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条件下(40 mg·kg-1)土壤施用镉富集植物(小飞蓬、豆瓣菜、碎米荠和旱莲草)秸秆对镉超富集植物牛膝菊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用镉富集植物小飞蓬和碎米荠秸秆能够提高镉超富集植物牛膝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但施用镉富集植物豆瓣菜和旱莲草秸秆则降低。只有施用小飞蓬秸秆提高了牛膝菊叶片蒸腾速率,而施用碎米荠和旱莲草秸秆则提高了牛膝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施用小飞蓬、豆瓣菜、碎米荠和旱莲草秸秆均降低了牛膝菊叶片的胞间CO2浓度,但提高了牛膝菊的叶表面蒸汽压亏缺,而只有施用小飞蓬秸秆提高了牛膝菊叶片气孔导度。土壤施用小飞蓬、豆瓣菜和碎米荠秸秆均能提高牛膝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四种富集植物秸秆均降低了牛膝菊茎杆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在镉胁迫条件下,土壤施用小飞蓬和碎米荠秸秆能够提高牛膝菊的光合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文静  黄海涛  李家慧  张杰  牛义松 《蔬菜》2022,(12):23-26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溶肥料配施在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 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 料(中量元素型)、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等5种常见水溶肥料组配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 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组合水溶肥料均可以改善番茄农艺性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 果,大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大量元素+含腐植酸、大量元素+含氨基酸(中量元素型)、大 量元素+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型)水溶肥料处理667 m2 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提高8.3%、10.2%、5.3%、 5.6%和6.4%;同时还能改善番茄的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各处理V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7%、13.4%、 23.8%、19.2%和16.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3%、14.5%、25.8%、24.2%和22.6%。综合 追肥效果,建议在设施番茄生产中,按照大量元素+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施肥以提高产量,或按照大量 元素+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处理施肥以提高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3.
绵麦37是四川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含6VS/6AL易位染色体,高抗白粉病。为了明确6VS/6AL在其衍生品种中的传递情况,本研究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和ND-FISH技术对内麦8号、绵麦37的衍生品种(系)和部分相关亲本共17份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麦8号、绵麦37及其9个衍生品种(系)都含有1对6VS/6AL易位染色体,其中内麦8号、绵麦37、绵麦51、绵麦285、绵麦1416、绵麦1419和绵麦1618的6AL长臂上带有寡核苷酸探针Oligo-713的信号,而其余4个衍生品种(系)的6VS/6AL染色体无该探针信号,说明绵麦37衍生品种(系)中的6VS/6AL染色体出现了新型结构变异。根据系谱和其他亲本的 ND-FISH分析结果可以推测,这种结构变异是由6VS/6AL易位染色体与小麦6A染色体在长臂上发生重组交换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3、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现有主栽小麦品种的抗病现状,发现并推广多抗性小麦品种,选用四川省153份小麦主要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系,采用条锈菌接种诱发鉴定的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进行条锈病成株期抗性鉴定与分析,同时利用已知抗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8、Yr26、Pm21和Fhb1的分子标记分别对其进行抗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153份供试小麦材料的条锈病成株期抗性鉴定中,两年度均表现为抗病的材料有122份,占供试材料的79.7%。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可能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8和Yr26的小麦材料分别有12、25、77、12、4和90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7.8%、16.3%、50.3%、7.8%、2.6%和58.8%;可能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材料有40份,占供试材料的26.1%;可能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小麦材料有12份,占供试材料的7.8%;有15份抗病材料未检测到本研究所测基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研究紫豇豆品种绵紫豇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其栽培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6个播种期及3个种植密度的双因子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期与密度对绵紫豇1号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绵紫豇1号豇豆产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播种期>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密度;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得出,绵紫豇1号在四川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25日前后,播种期不宜太迟,太迟会影响产量;在土壤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栽8 100株。  相似文献   
7.
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育种资源,对24份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等14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变幅为4524.0~6002.55 kg/hm2,有效穗变幅为282.6万个/hm2~391.65万个/hm2,穗粒数变幅为36.6~50.7粒,千粒重变幅为38.05~50.83 g,容重变幅为716~822 g/L,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2.54%~16.33%,降落值变幅为105~365 s,湿面筋变幅为23.10%~37.03%,沉降值变幅为25.0~48.5 mL,稳定时间变幅为1.1~10.4 min,软化度变幅为63~201 BU,最大抗延阻力变幅为93~1000 BU,延伸性变幅为11.8~211.5 mm,曲线面积变幅为28.0~226.8 cm2,这14个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产量,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沉降值和面积,降落值与软化度,沉降值与稳定时间、软化度、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稳定时间与软化度、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软化度与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最大抗延阻力与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穗粒数与有效穗,容重与最大抗延阻力和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材料从产量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1、2、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第Ⅱ类和第Ⅲ类育种时作为品质育种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成熟期对粮食周年丰产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为了给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Turtur)和T.spelta L.衍生系(Bubo)为亲本创制的包含186个家系的RIL群体(F6)为材料,构建了包含5 301个标记(4 120个DArT标记、621个SNP标记和560个传统DArT标记),总长为2 464cM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在3年4点环境下的成熟期性状进行QTL检测,在LOD2.5水平下,共定位到15个QTL,分布于小麦的1A、2B、2D、3A、4A、4B、5B、7A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4.42~12.67的表型变异。其中在1A染色体上控制小麦成熟期的QTL贡献率最大;4B染色体的1215714-1068877F0-44CG区间内3年3点均检测到的QTL与1215714标记遗传距离为0.01cM,近乎共分离,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精准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50个豇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下(14℃)下能够发芽的43个品种低温胁迫与常温对照的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活力指数(RVI)、相对胚根长(RRL)、相对胚根鲜质量(RRM)、相对总鲜质量(RTM)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4℃条件下发芽的43个品种进行萌芽期耐冷性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的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活力指数(RVI)、相对胚根长(RRL)、相对胚根鲜质量(RRM)、相对总鲜质量(RTM)6个指标仅相对发芽率(RGR)与相对胚根长(RRL)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到耐冷性综合评价D值,利用聚类分析法对D值进行分类,将参试的43个豇豆的耐冷性分为4类:Ⅰ类(耐冷型)、Ⅱ类(中度耐冷型)、Ⅲ类(耐冷较差型)、Ⅳ类(冷敏感型);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适宜评价不同豇豆品种萌芽期耐冷性的最优回归方程:D=-0.357+1.032 X2+0.404 X3+0.555 X6。研究筛选到耐冷型豇豆品种7个,冷敏感的品种9个。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镉胁迫(10 mg·kg-1)条件下,混种萝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红萝卜"、"青头萝卜"和"白萝卜"三种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分别进行两两混种和三种混种,测定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镉胁迫条件下,红萝卜与青头萝卜混种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其土壤蔗糖酶活性介于两者单种之间。红萝卜与白萝卜混种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青头萝卜与白萝卜混种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其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介于两者单种之间。三种萝卜混种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脲酶活性,其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单种红萝卜和单种白萝卜,低于单种青头萝卜。通径分析表明,红萝卜和白萝卜可食用部分生物量大小主要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而青头萝卜可食用部分生物量大小主要受土壤尿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