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研究了温度突变(16℃←22℃→28℃)和非离子氨胁迫 (0.1 mg·L–1←0→0.5 mg·L–1), 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细胞色素C (cyt-C) 含量和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规律, 并与海水养殖条件下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1) 温度突变5 d, 淡水和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cyt-C含量均显著高于突变前的水平(P<0.05)(2) 温度突变后, 淡水养殖对虾血淋巴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 (P<0.05), 而海水养殖对虾血淋巴caspase-3活性在低温突变后无显著变化 (P>0.05), 在高温突变后显著升高 (P<0.05); 淡水养殖对虾肝胰腺caspase-3活性在低温突变后显著升高 (P<0.05), 在高温突变后呈无规则波动, 海水养殖对虾肝胰腺caspase-3活性在温度突变后无显著变化 (P>0.05)(3) 淡水和海水养殖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cyt-C0.1 mg·L–1非离子氨胁迫后显著升高(P<0.05)(), 而在0.5 mg·L–1非离子氨胁迫后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 0.1 mg·L–1非离子氨胁迫后, 淡水和海水养殖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caspase-3活性均显著升高 (P<0.05); 0.5 mg·L–1非离子氨胁迫后, 淡水和海水养殖对虾血淋巴caspase-3活性先升高后显著降低, 而肝胰腺caspase-3活性则持续升高。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和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cyt-Ccaspase-3均有显著影响; 与海水养殖条件相比, 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cyt-Ccaspase-3受低温突变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两种养殖条件对虾对非离子氨胁迫的响应规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2.
斜带石斑鱼幼鱼的饲料精氨酸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于2.13%组(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斜带石斑鱼幼鱼血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13%与2.4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不仅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和体蛋白的合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是饲料干重的3.06%(饲料蛋白含量的6.07%)。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延迟排卵对卵子生理生化变化及卵质的影响,人为对性成熟亲鱼推迟1~2周挤卵,并将未推迟挤卵组记为A组,推迟1周挤卵组记为B组,推迟2周挤卵组记为C组,研究推迟排卵后卵子内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唾液酸、总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等生化参数变化规律及延迟排卵与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推迟1周排卵后,B组受精率显著下降(P0.05),受精率由A组的86.66%降至57.14%;推迟2周后,C组受精率降至31.89%;卵内酸性磷酸酶活力随产卵期推迟而显著下降(P0.05),并与受精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R~2=0.705);A组苹果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高于B、C两组(P0.05,R~2=0.630),总氨基酸含量亦存在相似变化趋势,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R~2=0.706);此外十四烷酸(C_(14:0))、十五烷酸(C_(15:0))、棕榈酸(C_(16:0))、棕榈油酸(C_(16:1n-7))、a-亚麻酸(C_(18:3n-3))、二十碳五烯酸(EPA)在总脂中比例均在正常组中最高,并与受精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二十二碳五烯酸(C_(22: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均与受精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卵子中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总氨基酸、脂肪酸含量与卵子活力存在相关性,在红鳍东方鲀人工授精时,在亲鱼卵子成熟后1周内进行人工挤卵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4.
大弹涂鱼鱼体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海的大弹涂鱼(Bele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全鱼和肌肉的营养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全鱼的风干样品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的含量分别为86.30%、52.97%、18.97%、11.93%、3.08%和3.44%;肌肉鲜样水分和粗蛋白分别为79.22%和16.86%;肌肉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含量为78.06%,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62%;必需氨基酸指数为58.19。认为大弹涂鱼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一种海水养殖品种,值得开发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饲料甘氨酸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氧化和抗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30.35±8.37)g的大黄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网箱)5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甘氨酸(0、0.6%、1.2%、2.4%、4.8%和6.0%),配制出甘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1.58%、2.15%、2.75%、3.96%、6.33%和7.51%)的6种实验饲料.经过30 d养殖后,对大黄鱼进行拖网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实验结束后,饲料处理未对大黄鱼的存活和体成分产生显著影响.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达到最大值,而丙二醛的含量在甘氨酸含量为3.96%时达到最小值,但与2.75%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出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3.57%.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呈现最小值(P<0.05).在拖网应激前,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最高.在拖网应激后,该处理的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最小,而此时的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虑大黄鱼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本研究推荐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2.75%-3.57%.  相似文献   
96.
潘承凤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33-234
中国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引起我国政府、社会理论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大问题。从四川猪链球菌感染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反映出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依然存在一定问题。现针对其造成的因素提出提高动物性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7.
5种常规农药对椰心叶甲的防治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常规农药对危害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淋4.5%高效氯氰菊酯或10%吡虫啉500倍液加挂90%晶体敌百虫药包两种组合的效果最好,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且对植株安全,可作为防治椰心叶甲的常规用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5.49±0.03)mg的方格星虫稚虫7 200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条。6组方格星虫稚虫分别饲喂糖水平为1.89%、7.35%、12.81%、18.27%、23.73%和29.19%的等氮等脂饲料8周。结果表明:饲料糖水平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糖水平为1.89%~18.27%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饲料糖水平继续增加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P<0.05)。饲料糖水平对虫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虫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饲料糖水平为23.73%时达到最大值。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饲料糖水平为29.19%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糖水平对虫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虫体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酶和淀粉酶分别在饲料糖水平为23.75%、18.27%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出方格星虫稚虫饲料中糖的适宜水平为18.52%。  相似文献   
99.
调查了北海市垃圾转运站的现状,从垃圾转运站、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对转运站的改造、建设、运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2018年广西猪群重要疫病流行情况,试验采集广西各地的病死猪组织样品及病猪腹泻拭子,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圆环病毒3型(PCV3),应用多重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RoV)。结果显示,所检测的694份组织样品中,CSFV、PRRSV、HP-PRRSV、PRV、PCV1、PCV2、PCV3的阳性率分别为11.10%、18.88%、7.20%、5.19%、2.45%、67.00%和5.76%;2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41.21%,3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4.32%,其中PRRSV和PCV2混合感染率最高。所检测的792份肠内容物及拭子腹泻样品中,PEDV、PDCoV、TGEV、PRoV的阳性率分别为9.72%、5.81%、1.77%和6.31%;2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5.30%,其中PEDV和PRoV混合感染率最高。结果表明,当前多种重要病毒性疫病仍在广西猪群发生和流行,并且多重感染普遍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