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基础上,南疆棉田尝试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能够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轻因多年重茬带来的病虫危害,有效促进增产增收。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棉田间作套种技术的优缺点,为南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不同保存方式对扁桃花粉保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燥法和玻璃化法2种方法,对新疆莎车县扁桃品种晚丰18号花粉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晚丰18号花粉最佳干燥方式为4℃硅胶干燥,适宜干燥时间为68 h,干燥6h和8 h的花粉含水量分别为53.74%、52.74%,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为61.22%、63.77%,相对保存率为91.68%、97.13%;在室温(20±1)℃下以玻璃化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 mol/L蔗糖)处理208 h,干燥6h和8 h的花粉含水量分别为53.74%、52.74%,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为61.22%、63.77%,相对保存率为91.68%、97.13%;在室温(20±1)℃下以玻璃化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 mol/L蔗糖)处理2030 min后,超低温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40.88%30 min后,超低温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40.88%41.53%;不同解冻方式间花粉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以35℃解冻70 s的萌发效果最好;干燥法保存效果较玻璃化法保存好,超低温保存时间对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果实采后贮藏5个月果皮组织结构变化。【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果窖、冷库、冰箱、冰柜贮藏条件下存放5个月,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析果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果皮组织结构由蜡质层、角质层、表皮细胞、亚表皮细胞构成,‘新梨七号’较‘库尔勒香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大,蜡质层厚,表现耐贮藏;‘新梨七号’亚表皮有2~3层细胞,‘库尔勒香梨’亚表皮有3~4层细胞,‘库尔勒香梨’果皮厚度显著大于‘新梨七号’。不同贮藏方式贮藏5个月后‘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果实的角质层、蜡质层、果皮厚度和表皮细胞、亚表皮层大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室内贮藏‘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的果皮蜡质层、角质层增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皮细胞横径和亚表皮细胞横径显著变薄。室内、果窖和低温贮藏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新梨七号’蜡质层、角质层、果皮厚度均小于‘库尔勒香梨’。【结论】不同贮藏方式下,‘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的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蜡质层、角质层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变化显著;‘新梨七号’耐贮藏。  相似文献   
64.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SPAD仪分别测定35个海岛棉品种盛花期功能叶叶绿素各成分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表示为Ca、Cb、Cxc)、总叶绿素含量(CT)和SPAD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关系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35个海岛棉品种开花盛期叶片SPAD值间与叶绿素含量各指标间有极显著差异, 新海3号的Ca、Cb、CT最高,新海18号的为最低;新海8号SPAD值最高,新海41号SPAD值最低;新海31号的Cxc含量最高,新海18号最低。(2)海岛棉功能叶片的SPAD值与Ca、Cb和CT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Ca、Cb与CT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90及0.972,Cxc与其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3)依据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各指标进行聚类,35个海岛棉品种分为5类,新海8号Ca、Cb、CT及SPAD值最高。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究新疆核桃砧木苗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对氮梯度的响应,以阿克苏厚皮农家种质核桃砧木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梯度的氮素诱导,测定核桃砧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基于氮梯度加载下的核桃砧木苗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长、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并在15 g/(a·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因此,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核桃砧木苗的生长、提高砧木苗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促进氮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66.
不同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甜高粱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糖分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1)同一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糖分积累差异不大;(2)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糖分积累有差异,其差异主要是由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7.
可降解地膜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生物因素在地膜降解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可降解地膜在南疆2种典型土壤林灌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中的生物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6种地膜的生物降解差异很大,其中陕西膜X 1的CO2累积释放量远远高于其他5种地膜。同种地膜在不同土壤中的生物降解也表现出差异性,其中差异最大的为PE膜,在林灌草甸土中的CO2累积释放量高于亚高山草甸土的4倍左右。最后通过研究地膜的生物降解模型,发现地膜在生物降解过程均符合一元多项式方程,即Polynomial Fit,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模拟方程的一般形态为:y=a+bx+cx2+dx3+…,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因此,地膜进入诱导期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生物降解发挥着主要作用,开始由碎片状低聚物在微生物和生物酶作用下水解变成尺寸更小的碎片进行生物降解,最后被吞噬细胞吸收,或进一步水解,生成CO2和H2O,其降解规律均符合Polynomid Fit模型。  相似文献   
68.
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 +66 cm +10 cm +7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一膜六行(66 cm +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均优于其他模式;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达到峰值,其中一膜三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处理分别高出11.57%、4.50%。产量以一膜三行处理最高,为6 269.46 kg/hm2,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高出4.06%、4.85%,各处理间棉花纤维品质基本无差异。【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更适合作为机采棉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9.
分析‘温185’核桃在5种光照环境中叶片光合特性及田间微环境日变化特征,找到合理、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为核桃乔化密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遮阴处理核桃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高温强光时,处理1(透光率78%)的Pn与对照(透光率100%)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其他遮阴处理(透光率分别为70%、55%、44%),分别高15.89%、18.75%、21.02%;处理1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幅度为0.047~0.192 mol·m~(-2)·s~(-1),较其他遮阴处理稳定;处理4(透光率44%)可以减弱高温强光对核桃的水分胁迫,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午间(14:00),其WUE显著高于对照,但日平均WUE显著低于对照,同时蒸腾速率(Tr)表现出峰多、峰值低、出现时间较晚等现象,不利于维持水分代谢平衡。可见,高温强光时,处理1可以提高Pn及维持Gs的稳定,处理4可以提高WUE,但2个遮阴处理均不利于核桃光合产物的积累,100%光照会产生"光合午休",但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综合来看,当透光率为78%~100%时,利于核桃光合产物的积累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0.
基于连续统去除法的南疆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可为土壤肥力诊断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对南疆191个水稻土样品的反射率数据进行连续统去除处理后,构建了有机质连续统去除光谱指数并提取了850~1 380、1 380~1 550、1 730~2 150、2 150~2 380 nm 4个波段的吸收特征参数,据此建立了多种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经连续统去除后,有机质的吸收特征得到了有效放大,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连续统去除曲线在850~1 380 nm,其有机质含量与连续统去除值呈正相关,与吸收面积呈负相关,而在1 730~2 150 nm波段则呈现相反的规律。反射率连续统去除值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要优于反射率与之的相关性,而反射率一阶微分与连续统去除一阶微分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不同有机质光谱指数模型之间的建模参数与预测能力差异不大,但均只具备初略估测有机质的能力。吸收特征参数模型中,仅有850~1 380 nm波段的面积归一化最大吸收深度(NMAD850~1380nm)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定量预测能力。以反射率、反射率连续统去除、反射率一阶微分、反射率连续统去除一阶微分所建的PLSR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2.00。所有模型中,连续统去除一阶微分(CR′)模型的决定系数与相对分析误差最高,分别为0.91、2.58,均方根误差最低,其值为5.62,具有最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