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鉴于mt DNA的母性遗传特征,本研究基于2011年繁殖用的20尾母本的D-loop序列信息,与通过亲子鉴定获得的853尾40日龄子代的体长、体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草鱼6种D-loop单倍型对生长性状表型差异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单倍型为Hap16的子代的体长最大,并显著大于单倍型为Hap4的子代的体长(P0.05);单倍型为Hap18和Hap16的子代的体质量较大,依次大于其他单倍型子代的体质量,并显著大于单倍型为Hap4的子代的体质量(P0.05)。此外,草鱼D-loop序列各变异位点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水平不同;其中,Site01、Site06和Site07等3个位点对体长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P0.05),Site06和Site07等2个位点对体质量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草鱼D-loop序列变异对子代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推测在草鱼生长性状改良的选育进程中,可以利用mt DNA多态性信息进行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2.
3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10月在江苏常州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省级高效设施渔业示范点6口面积0.667hm~2试验塘(编号1~6#)中,投放中华绒螯蟹和日本沼虾苗种,密度分别为2.25×10~4只/hm~2和150kg/hm~2,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和饲料与冰鲜杂鱼混合,每种投喂模式设两个重复,定期测定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体成分的生化组成。试验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接近的条件下,3种投喂模式对成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9月杂鱼组雌雄个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略低于配合饲料组和混合投喂组,而混合投喂组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组。不同投喂模式对各组织中华绒螯蟹的干质量中生化组成影响较小,仅杂鱼组雌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为71.44%,显著低于饲料组(86.94%)和混合组(87.67%)(P0.05)。不同投喂模式对各组中华绒螯蟹组织湿质量中生化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用投喂配合饲料替代杂鱼投喂成蟹,可以提高雌蟹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而对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实验测定了两种规格(27.0±2.0、12.0±2.0 g)野生克氏原螯虾的肌肉生化成分、组织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结果表明:大规格虾的肌肉能量以及整虾除肌肉外其它部分的能量均高于小规格虾,肌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也均高于小规格虾;肝胰脏和肠道内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随pH值的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肌肉生长机制,采用石蜡切片、电镜技术及生物化学方法,以中华绒鳌蟹幼蟹为对象,研究了其蜕壳过程中螯足闭螯肌肌肉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蜕皮间期,螯足肌纤维充分伸展,多核,横截面呈不规则圆形或者多边形;肌原纤维排列有序,具有甲壳动物骨骼肌的典型特征,A带、I带及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清晰可见。蜕皮前期,肌纤维降解以致其横截面大小不一;肌原纤维内部降解,出现腐蚀性空洞。蜕皮之后,在肌纤维末端的肌节处于超收缩状态,这些肌节长度缩短至正常长度的50%,肌纤维典型结构消失,A带、I带模糊不易区分,但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结构仍然完整;肌纤维中间部分的肌节结构正常如蜕皮间期。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蜕皮前后螯足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螯足肌肉可能的一种生长机制是通过增加新的肌节来伸长,动物刚蜕壳后,这些新形成的肌节以超收缩的形式存在,随着动物吸水身体膨大,外骨骼伸展、硬化,这些较短的肌节由于被拉伸而达到正常肌节的长度,从而完成肌肉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