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篇
  24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延庆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利用ETM+数据得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京津源风沙治理试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3期ETM+数据,分析了该区1999~2006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延庆县7年间(1999~2006年)植被变化十分明显,由于退耕还林等工程使弃耕的面积远大于开荒的面积:植被恢复远高于植被退化的面积,延庆县的植被总体上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用于中小尺度森林分类的模式,利用SPOT5遥感数据、地面样地调查数据和前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G IS资料,以图像的光谱和纹理信息为主、历史调查数据的知识为辅构建专家知识分类系统对SPOT5图像进行森林分类,并探讨了历史调查数据在该模式中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对于所选取的8个类别,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2.97%,各类别的分类精度均达到87%以上,分类效果良好;历史调查数据在分类过程中的总体贡献率为11.55%,对提高SPOT5图像分类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尤其对竹林、八角和玉桂、灌木林分类的辅助作用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3.
通过1991、1999年和2007年LandsatTM3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图像解译和景观分类并计算景观指数,对北京西北部山地森林近16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7年,林地始终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前8a林地面积减少,后8a面积回升;各景观要素面积随...  相似文献   
44.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健康评价有别于普通的森林健康评价,在评价中要考虑森林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从森林对生态系统、森林社会价值、森林对珍稀保护物种影响等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综合指数,从而判别自然保护区森林的健康程度,并对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进行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5块样地中,有8块样地处于健康以上状态,比例达到了53.3%,亚健康状态样地占到了46.7%,表明百花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状况良好,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表明指标体系有较好的适用性。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45.
6个种源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山桐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6个种源的山桐子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油脂,时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及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到的油脂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种源山桐子含油率相差较大,变幅为11.34%~26...  相似文献   
46.
近景摄影测量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广泛用于树木三维数据的获取,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获得的数据各有优缺点,但它们优势互补构成获取立木数据强大的工具。三维激光扫描有快速获取数据的优点,缺点是容易留下没扫描的空白区域(扫描漏洞);摄影测量能根据人们的主观愿望布置测量控制网,很灵活地采集数据点,能够补充扫描漏洞没有数据点的缺陷,缺点是因布置测量控制网,要增加劳动强度,再者在影象上灰度变化不明显的部位无法获得同名像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维建模的精度。试图探讨利用近景摄影测量辅助三维激光扫描的数据采集技术来恢复单木空间实体,计算胸径、任一处的直径、树高、树冠体积等测树指标,最后得出材积方程,服务于森林资源的精准监测。  相似文献   
47.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ETM/TM遥感及非遥感数据,以1999~2007年为时间尺度,以滨海新区新的行政区划为空间(尺度)范围开展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自然湿地和农用地呈减少趋势,盐田、养殖区、建设用地面积有明显增加。整体景观的形状均向着简单化和规则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景观过程的干预能力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8.
山杨、水曲柳种群密度与种群性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及次生针阔混交林中各建立1块5.2hm2固定样地,于2006—2008年的4—10月观察繁殖器官(花、种子),据此判断样地内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成熟植株的性别,研究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性比与种群密度及林分密度间的关系,并利用随机区块抽样技术,建立种群性比与取样面积、种群密度和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GLM模型检验种群性比的密度依赖性。结果表明: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雌雄植株数均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山杨和水曲柳种群性比具有显著的密度依赖性(P0.001),种群性比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次生杨桦林样地中,繁殖植株密度及种群密度与山杨种群性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曲柳种群性比呈显著正相关,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中,繁殖植株密度和种群密度与山杨性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曲柳种群性比呈显著负相关。可见,不同林型内山杨和水曲柳种群性比对繁殖植株密度及种群密度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49.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在系统分析盐渍化土壤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 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措施方面阐述了盐碱地的主要改良利用技术及其研究成果。此外, 展望了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发展动向, 为盐渍地的开发治理、盐渍化农田的改良利用、滨海盐土区的防护林建设以及盐碱地植被构建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滴头埋设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及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坪地下滴灌与喷灌相比,具有节水、方便管理等优点。为了掌握滴灌中滴头的适宜埋设深度,通过模拟及实地试验,对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及其对草坪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流量和灌水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埋深的增加,湿润锋在水平方向的运移距离减小,在垂直方向上增大;相同埋深时,滴头两侧的含水率分布对称。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Pixie))生长旺季,不同埋深处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埋深20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埋深处理植株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埋设深度对高羊茅根系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每个滴头附近的根系密度和重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