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277篇
农学   198篇
基础科学   23篇
  134篇
综合类   1456篇
农作物   47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99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谷维  李彩凤  马凤鸣  王玉波 《核农学报》2012,26(8):1209-1214
对GA3和温光诱导当年抽薹的甜菜与当年抽薹甜菜品种进行研究,探讨当年抽薹过程甜菜中脂肪酸和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诱导当年抽薹,还是当年抽薹的品种,在抽薹过程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迅速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由棕榈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决定。甜菜当年抽薹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增加。蛋白质氨基酸中Glu、Gly、Ala、Met、Asp、Ser、Thr、Lys、Lue等氨基酸组分变化规律一致,抽薹前至抽薹时先升高,抽薹后又迅速下降,与不抽薹的对照非常接近。抽薹可能与这些氨基酸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62.
为分析东北侵蚀黑土中大豆和玉米根部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促进土壤侵蚀过程中其根部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响应规律的研究,本研究结合LNA-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方法,模拟东北黑土侵蚀土壤,分析玉米播种期和抽穗期、大豆开花期根部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差异.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剥离后大豆根部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而玉米根部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不显著.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大豆和玉米根部伴生细菌共有的优势菌门.属水平上,Acinetobacter、Rhodanobacter、Steroidobacter 和 Dyella 主要在玉米根部获得,而 Bacillus、Arenimonas、Variovorax、Propionibacterium、g__norank_p__和Candidate_division_TM7主要在大豆根部发现.本研究首次发现Candidate division TM7也是植物伴生细菌的成员,其序列主要划分为α、β和y 3个簇,有97.5%的序列属于α簇.研究证实了植物根部伴生细菌群落结构不仅具有宿主特异性,且易受土壤侵蚀影响.  相似文献   
963.
刘明  吴迪  来永才  毕影东  李炜  刘淼  王玲  樊超 《大豆科学》2021,40(4):510-516
为明确遮光条件下野生大豆叶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分析了遮光对5个不同采集地野生大豆材料叶片形态、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光处理下野生大豆叶片形态特征存在差异,遮光处理使叶片大小和叶色值发生改变,遮光率为50%时叶面积和叶色值增加,遮光率继续增加时两个指标降低.遮光后野生大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发生变化,遮光率发生变化时材料间各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不同材料的光响应存在敏感型和不敏感型.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各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叶绿素a/b呈下降趋势,遮光率越高,叶绿素a/b越小.野生大豆具有阴生植物的特点,正常光照和遮光下Fv/Fm均较低,产生光胁迫现象,不同材料光能转换效率存在差异.通过表型性状及光合性能的比较可知,A5材料遮光后叶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光合速率增加,能够维持较高的叶色值,Fv/Fm较高,A5材料为耐阴型材料.  相似文献   
964.
生物炭对土壤残留异噁草松的生物有害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混土施药模拟长残效除草剂的土壤残留环境,揭示生物炭对异噁草松土壤残留的生物有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量低于0.12mg/kg,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该阈值,逐渐表现为抑制作用;异噁草松残留达到0.96mg/kg时,幼苗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施入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其生物有害性;异噁草松残留超过0.72mg/kg时,不加生物炭处理,造成穗秃尖率大、结实率低、子粒成熟度差、含水率高;添加生物炭对玉米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量平均增加10.25%;通过模拟试验预测:前茬大豆田异噁草松施用量低于2250mL/hm2,对下茬玉米生长可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连续几年喷药量高于4500mL/hm2,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生物炭对土壤中一定阈值范围内的异噁草松残留具有降低生物有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5.
玉米耐寒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玉米是对低温逆境较为敏感的重要的禾谷类作物。早春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产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和创造耐寒玉米种质是减少此种危害的有效途径。耐寒性鉴定则是耐寒育种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国内外玉米耐寒性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了目前玉米耐寒性鉴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深入开展玉米耐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6.
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施GT-S叶面肥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GT-S叶面肥可以显著提高小白菜的植株高度、叶片宽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同时,喷施GT-S叶面肥均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最高降幅达45.37%;且显著提高了小白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37.33%、47.36%、18.20%。喷施GT-S叶面肥是提高小白菜产量及改善品质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67.
为工厂化生产甜菜夜蛾卵,对几种甜菜夜蛾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号饲料具有产卵量大、成本低廉和制作简单等优点,可作为工厂化生产甜菜夜蛾卵的人工饲料,为规模化生产赤眼蜂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68.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作为重要有机物料的玉米秸秆还田存在困难,为了探索适合黑土最佳还田方式以及还田量,开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肥力影响的研究,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和田间持水量明显,较对照差异显著;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添加腐解剂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1/2还田和1/3还田较对照增加2.000mm土壤粒级团聚体,说明有机物料最佳还田方式有助于土壤大团聚体(0.250mm)的形成,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各处理均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对土壤pH进行调节,并且秸秆还田后大量有机碳源的投入给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碳和能源,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都相应增加。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玉米的生育指标和产量好于其它处理,表明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方式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及土壤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方面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969.
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生物质炭在城市污泥堆肥发酵中的应用潜力,提高城市污泥的堆肥效率和堆肥品质,以城市污泥和稻壳为堆肥原料,分别添加0,3%、5%、10%的生物质炭,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温度、pH及硝态氮、铵态氮及总氮含量等的变化,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添加可提高堆肥过程中氮的利用率,促进堆肥进程。各处理的堆体发酵中温度达50℃以上时间均保持了7d以上,都达到国家堆肥的无害化标准;添加生物质炭可使城市污泥的好氧发酵期提前;随着堆肥过程的进行,各处理中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H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趋势于平稳上的趋势,硝态氮呈先上升后趋势于平缓的趋势,铵态氮和温度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存在差异,但趋势相同。综合各项指标,与其它处理相比处理2即当生物质炭添加量为5%时,整个堆肥过程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70.
苗期低温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低温条件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选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金玉5号、兴垦3、吉单198三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法,研究了三种低温胁迫水平下(18℃/9℃、16℃/7℃、14℃/5℃(昼/夜))玉米的苗期根系性状。结果表明:金玉5号的耐低温自动调节能力较强。三种类型的玉米在各温度胁迫下苗期根系活力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的玉米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在低温下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低温胁迫下阻碍了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