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收集社会经济学数据,评估居民和社区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能力,评估海平面上升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确定应对海平面上升备用对策。【方法】在越南南定省交水县交善乡选择99户居民,分成3组,采用半问卷调查、面谈、家庭群组讨论、重要人物访谈以及当地居民非正式会谈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海平面上升已对当地社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作物产量降低、土地流失、盐碱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损坏等。当地社区和居民已经意识到海平面上升的负面影响,并采取了各种应对方法。改变经济结构、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把水产养殖地转给家庭、鼓励渔民成立渔业合作社并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对策。【结论】应根据潮汐节律和台风、暴风雨发生等所确定的水面上升规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以减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92.
红松人工林和相邻次生林林下红松天然更新种群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球果采摘后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生存现状,了解红松天然更新种群的动态,以红松人工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两种林分为对象,对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状态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红松人工林与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红松天然更新种群年龄结构都不完整,蒙古栎次生林内红松天然更新种群年龄对应于球果采摘强度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两个峰值,而红松人工林内只有前4年生幼苗;(2)两种林分中1~3a红松天然更新幼苗的株/簇与簇数均符合指数函数变化,即红松幼苗幼树多以单株存在,簇生幼苗的数量占比很少;(3)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的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在苗高和地径生长都比红松人工林内的具有优势,两种林分中1a和2a更新幼苗的苗高差异不明显,但3a更新幼苗的苗高差异显著;次生林内1~3a红松天然更新幼苗的地径均极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内的红松幼苗。结论:在当前的这种球果采摘条件下,红松人工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红松更新幼苗幼树分布受到了很大影响,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幼苗幼树以单株存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对台湾棘带吸虫引起的鲤鱼幼鱼急性鱼鳃传染病(开放性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验初期,将1620条鲤鱼幼鱼(70日龄)鱼鳃自然感染台湾棘带吸虫,随后分成4组,分别采用CuSO4、福尔马林和吡喹酮不同方式处理6周,与对照(自然喂食、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比较防治鲤鱼幼鱼急性鳃传染病的效果.[结果]感染台湾棘带吸虫的幼鱼生长缓慢,其身长和体重增长均较慢.施药后,幼鱼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感染强度减少.在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添加50和75 mg吡喹酮喂食幼鱼5d,可以杀死鱼鳃中所有的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且鱼鳃恢复正常;面使用25 mg吡喹酮,仅有35%的后期囊幼虫死亡.所有不同浓度CuSO4处理(0.3、0.4和0.5mg/kg冲洗浸泡24 h及以3.0、4.0和5.0 mg/kg冲洗浸泡10m)和福尔马林处理(20、25和30 mg/kg冲洗浸泡及200、250和300 mg/kg短时间冲洗浸泡)均不能杀死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结论]经普通化学药剂CuSO4或福尔马林冲洗浸泡,不能防治由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引起的鲤鱼开放性鳃病,但50~75 mg吡喹酮/kg饲料可以在5d内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94.
通过林间采样和室内养虫获取虫源,根据Dyar规律划分幼虫龄数,确定桑天牛幼虫有6龄,其中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在确定幼虫龄数的基础上,对第1腹节背步泡突后横沟下方瘤突数、尾节刚毛数、上颚外侧刚毛数进行了观察统计,并对上述形态特征判别龄数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应用3项形态特征与Dyar规律划分的符合率为90.47%,上述形态特征可应用于桑天牛幼虫龄数的判别。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农用车柔性底盘的姿态切换运行特性,该文进行了柔性底盘姿态切换分析和基于二代样机在硬化路面上的姿态切换试验,建立了姿态切换状态模型,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遗传算法优化了切换参数,研究了不同平移角度、电机转速、切换角度、平移速度和回转速度条件下的切换精度和切换时间,得到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农用车柔性底盘姿态切换的影响和不同切换参数的相互配合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准备与恢复精度的主次因素为电机转速平移角度,影响准备与恢复时间的主次因素为平移角度电机转速;横行姿态的平移速度对其横行精度和时间都有极显著的影响,任意平移角度下,横行姿态的电机最优转速为5.4 r/min,最优平移速度为3.45 m/s;影响原地回转姿态的回转精度主次因素为:切换角度回转速度;影响原地回转姿态的回转时间主次因素为:切换角度回转速度交互作用;任意平移角度下,原地回转姿态的最优电机转速为5.4 r/min,当切换角度?r为0~85°时,最优回转速度为(0.003 3βr+0.506 8) rad/s,当切换角度大于等于85°时,最优回转速度为0.78rad/s。优化参数对比结果表明:横行姿态中,优化参数组的试验结果在综合精度方面与精度优先组持平并高出时间优先组4.16%,在综合时间方面与时间优先组持平并少于精度优先组17 110 ms;原地回转姿态中,优化参数组的试验结果在综合精度方面与精度优先组持平并高出时间优先组5.15%,在综合时间方面分别少于时间优先组和精度优先组646和996 ms。优化后的姿态切换参数能够保证柔性底盘在略微损失姿态切换精度的情况下,以较快的姿态切换效率完成其姿态切换过程。  相似文献   
96.
一、引言水稻是越南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集约耕作而使水稻产量增加。不过,与此同时水稻的保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由于大面积推广矮杆高产而抗性不强的品种、大量施肥和密植,给一些病虫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病虫害中有些在以前危害并不很突出,如褐飞虱、  相似文献   
97.
[目的]筛选出适合越南当地生产的荔枝品种。[方法]分别对引种至越南农科院北部山区农林研究所内栽培的7个不同荔枝的果实植物学性状和品种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供试品种中,适宜当地栽培综合品质性状优良荔枝品种有LaiPhuHo、ThachBinh、HungLong;PhuDong为可利用的早熟种植资源。[结论]该研究可为越南北部山区荔枝生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1越南蚕业起源与发展 1.1越南蚕业起源 越南蚕业起源何时?虽然到目前还没有发现详尽的文献记录,但在古文字、成语、民间传说等中都说到了越南的种桑养蚕。钙毯南历史书》中记“雄王时期(公元前258年),农民关心桑、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
文章概述了老挝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农业在该国的地位,指出老挝农业生产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农业生态区,并介绍了老挝水稻、玉米、花生、木薯、甘蔗、大豆、咖啡、香蕉、西瓜等9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首先总结了分析越南出口虾市场的问题,之后虾类出口市场面临的不利条件与主要困难越南虾类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原因分析,最后就加快越南虾类出口额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