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9篇
  6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籼稻新品种黔恢1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野生稻、中籼稻与跳动高原粳稻的后代选系进行杂交,选育出常规籼型稻新品种黔恢15。经多年试验,该品种表现出高产、抗寒、加工品质优、食味优良和适应性广的特性,于2000年8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合格,是贵州省可与杂交稻同时搭配种植的一个常规籼型稻新品种,也是边远地区降低种子成本、并可防灾救灾的品种。  相似文献   
32.
利用自育的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211。经两年贵州省杂稻区试鉴定,两优211平均每667m^2产量511.5kg,比对照平均增产3.2%。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每667m^2产量491.1kg,比对照平均增产14.9%。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211对稻病有较好的抗性。稻主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良,两优211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中高海拔地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米及晚3系列的替代组合之一,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3.
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杂株类型分析及提纯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360S杂株类型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是两和核不育系亲本种子纯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此,采用提纯技术,排除生物学混杂与机械混杂,可以提高不育系种子纯度和F1代种子纯度,并提出了在贵阳和三亚自然光温条件下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34.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在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1)陆续收集并整理、编目的地方稻种达5667份,大部分已分别于不同时期送国家种质库作长期保存,系统完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抗病虫、耐逆(冷:旱)和功能型等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2)贵州地方稻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环境对品种的选择和品种对环境适应双向作用的同化产物,尤其在贵州高原的低温、高湿、寡照生境下形成的禾类和旱稻等种质,在耐逆(包括冷、烂、锈等不良土壤因子)等特性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3)开展了地方稻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源、非sd1基因新矮源、双(多)胚等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4)概述了立足贵州省情的稻种资源保存途径,建立了以高原异生境繁种为基础、国家种质库为保障的遗传资源保存保护工作体系。对目前贵州稻种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对360S和珍汕97A分批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60S的育性转换温度低,开花习性好,花时较早,柱头外露率高;360S对九二О反应比珍汕97A敏感,从播种至抽穗始期约65~72d,比珍汕97A长6d;主茎总叶数11.8~12.7叶,与珍汕97A相当。  相似文献   
36.
黔香优302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香型不育系和优质香型恢复系组配选育而成的三系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7.
以贵州入编《中国稻种资源目录》的518份大穗型和492份大粒型地方资源为材料,分别对其区域分布、类型、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和抗病、抗逆特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大穗、大粒型稻种资源较为集中地分布于黔西南、黔东南及黔南三个地区,占样品总量的62.8%;其类型丰富,单株有效穗、穗粒数等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在水稻种质创新和高产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00万亩左右,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5%,产量却占到了粮食总量的42%。近20年来,杂交水稻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但多数品种米质欠佳。过去,贵州省优质稻生产主要以优质常规稻为主,如曾经被评为全国优质米的金麻牯、光辉、贵辐籼、银桂粘、安粳314等常规稻品种,其米质比杂交稻优良,但产量却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9.
黔香优302在铜仁地区的播期与施肥量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追肥量(施尿素5 kg/667m2、10 kg/667m2和15 kg/667m2)间差异不显著;在中等基肥和栽插基本苗2.4万株/667m2的条件下,4月15日播种的处理平均产量616.3 kg/667m2,比4月5日和4月25日播种处理的平均产量增产极显著。4月15日播种,施追肥尿素15 kg/667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作壮籽肥栽培处理,最高可获得638 kg/667m2产量。  相似文献   
40.
为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定位克隆研究提供实验素材,以213个IR24/Asominori重组自交家系(RIL)为作图群体,并以141个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结合苗期低温处理后亲本和213个RILs的苗期死苗率,运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6、第11和第12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苗期耐冷性QTL,分别命名为qCTS-6、qCTS-11和qCTS-12。这3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194 3、4.688 2和3.797,对应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5.662 7%、8.549 6%和12.787 7%,且抗性等位基因均来自苗期耐冷亲本Asomino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