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5篇
  93篇
综合类   397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41.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均为最高;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PC1将生物复混肥与其他处理明显区分,生物复混肥处理分布在PC1的正方向,其他处理分布在PC1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分别为72.74mgglucose·g-·1(24h)-1和1.15mgNH3-N·g-1·(3h)-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2.
王进  张旻  刘耀红  胡海军  周乐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267-270,333
用Wittig法合成了3个天然香豆素,试验条件为取代邻羟基苯甲醛10 mmol,三苯基膦20 mmol,氯乙酸乙酯22 mmol,反应温度80℃,时间1 h。这3个香豆素中,8-甲氧基香豆素和6-羟基香豆素具有潜在的选择性清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对水体的可拓性做了充分地分析和研究,说明了利用可拓学方法对水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的适宜性.并且应用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水体的物征和质量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物元模型,为水体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4.
渭北旱塬不同温型小麦农田水分利用状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陕西合阳农田土壤湿度和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农田的土壤湿度,并用A.P康斯坦丁诺夫法计算了田间蒸散量。结果表明,在返青到成熟期,冷型小麦“陕229”0~30cm土层的土壤蒸发较暖型小麦低;而在拔节~灌浆期,土壤日耗水量冷型小麦较暖型小麦偏高31.6%~33.3%,且农田蒸散量显著偏高。表明冷型小麦由于旺盛的蒸腾作用耗水较多,土壤蒸发相对较少,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45.
木蹄层孔菌化学成分及不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的正丁醇对木蹄层孔菌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MTT比色法对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对Hela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在同一测定浓度范围内抑制作用不如氯仿提取物,其中石油醚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弱.化学预试表明,木蹄层孔菌中存在酚性成分,有机酸,糖、多糖和苷类,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植物甾醇、萜类化合物,蒽醌及其苷类.  相似文献   
146.
运用季节性时间序列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杨凌示范区张家岗1935—1945年月平均气温建立季节性模型,并利用所求得的模型对1946年各月平均气温进行预报。结果表明:1946年1月,2月和12月的月平均温度预报值的相对误差较大,同年3月—11月预报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其原因之一是中国北方每年1月,2月和12月温度较低,较小的波动就可能使相对误差很大,而3月—11月温度较高,相对误差较小。此外,该模型对步长较短的预测比较准确,误差较小,但对于步长较长的预测,误差较大。因此,该模型适合于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47.
以秦安1号、小红冠、狮子头3个广泛栽培的花椒品种果实生长发育的观测资料和杨陵地区3-6月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多项式拟合,建立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同时对果实数量和大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气象因子,建立了3个花椒品种果实数量和大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3种花椒果实生长发育均表现出速生期和稳定期,且气象因子对不同品种花椒果实生长发育影响不同。在提取的3个气象因子主成分中,气温、光照、湿度对不同花椒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均为秦安1号小红冠狮子头。  相似文献   
148.
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不当会危害农民的健康。通过对7个县的无公害果蔬基地的322个有效农户的农民农药使用过程中的防护行为分析,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导致农民使用农药后急性症状的原因与使用农药防护不当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喷施农药过程中穿外套能显著减少农民的农药急性中毒反应的概率,农民喷施农药过程中抽烟或喝水能显著增加农民的农药急性中毒反应的概率;打药后及时洗澡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农药中毒反应的概率等。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基于核糖体蛋白基因(rp)和运输蛋白基因(secY),明确了陕西、山西及山东3省枣疯植原体的亚组分类地位。【方法】采集陕西、山西及山东3省枣产区的枣疯病样品,提取样品总DNA;设计引物对rpF1、rpF2、rpR1和secF1、secF2,对枣疯植原体的rp基因和secY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获得枣疯植原体的rp基因和secY基因,大小分别为1 196和1 421bp。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陕西、山西及山东3个省枣疯植原体的rp基因和secY基因序列均一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3省的枣疯植原体与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CLY5)和桃树黄化植原体印度株系(PY-In)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以rp和secY基因作为植原体16SrRNA基因分类系统的辅助分子证据,将陕西、山西、山东的枣疯植原体归属到16SrⅤ-B亚组,明确三省内枣疯植原体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0.
几种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波  陆刚  边宽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38-11739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对于实验人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球面对称设计、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劣,以供实验人员选择适合自身实验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