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篇
  62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74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较小幅度的变化即影响到陆地植被的养分供应,同时可能影响到碳向大气的排放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土壤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概况,并对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旨在对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减缓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截存,提高土壤质量,对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82.
根据《2007福建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度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依次是: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厦门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宁德市。了解福建各地级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全面认识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加快福建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3.
 根据《2007福建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度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依次是: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厦门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宁德市。了解福建各地级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全面认识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加快福建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4.
套种牧草对果树根系生长及果园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果园套种牧草的根系分布研究表明,圆叶决明根系88.2%集中在0-20cm土层,龙眼根系92.7%集中在冠幅内,且71.5%在20cm以下土层,两者根系的重叠率小于5%。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套种决明3a的果园径流总量由2482.4t/hm^2减少到61t/hm^2,土壤流失量由42.06t/hm^2下降到零;地表极端温度夏季降低7.8℃(43.8℃降到36.0℃)、冬季提高8.8℃(-2.8℃上升到6.0℃);土壤有机质由10.2g/kg提高到17.7g/kg,速效N、P、K含量从47.6、2.3、30.4mg/kg提高到85.4、9.0、95.1mg/kg;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提高7.1、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8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8个草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福建省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各设区市草地资源生态安全多处于良好和一般的状态,全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386,生态安全状态一般.内陆地区的草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大于沿海地区,其中三明市生态安全指数最高.资源环境压力、草地生长状态和社会经济响应等是草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86.
连续5年配施有机肥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变化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志丹  江福英  尤志明  李刚  翁伯琦 《土壤》2019,51(6):1070-1077
通过5a(2009—201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养猪场发酵床垫料)对茶园土壤交换性Al~(3+)(Ex-Al)、单聚体羟基铝(Al(OH)_2+Al(OH)_2+,Hy-Al)、酸溶无机铝(Al(OH)_30,Col-Al)和腐殖酸铝(HA-Al)分布特征及茶叶铝含量的影响,探讨配施有机肥改良茶园酸化土壤及降低茶叶铝含量的可行性。试验设置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0(CK)、25%、50%、75%和100%5个处理。结果表明:连续5 a配施有机肥处理茶园0~20 cm土层土壤pH提高0.27~1.05个单位,有机质含量提高8.64%~30.71%;20~40 cm土层土壤pH提高0.16~0.50个单位,有机质含量提高0.94%~14.84%,提高幅度均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茶园土壤活性铝总量(ΣAl)随着有机肥料配施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Ex-Al、Al-HA含量及其占ΣAl的比例随着有机肥料配施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Hy-Al含量及其占ΣAl的比例则呈现上升趋势;Col-Al含量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变化不显著,而其占ΣAl的比例则随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处理茶叶铝含量为820.04~940.27 mg/kg,配施有机肥处理对茶叶铝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升高,促进土壤Ex-Al向Hy-Al转化,而对茶叶铝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通过配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酸度来降低茶叶铝含量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7.
为了解不同材料生物质炭施用对果园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施用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果园土壤含水量及pH值,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相比对照,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提高1.05%~55.77%,pH值提高0.03~1.68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5.00%~32.5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10.24%~90.94%。不同材料生物质炭对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488.
稻草和牛粪堆制发酵是生产双孢蘑菇的重要环节,分析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有助于揭示培养料发酵的机理以及探讨其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以稻草和牛粪为原料,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不同碳氮比(C/N=28、33、38、43)条件下发酵料在不同发酵阶段(第1次高温期、第2次高温期、一次发酵结束、二次发酵结束)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到24种碳链长度在12~24的PLFA;随发酵进程加深,不同C/N处理的微生物PLFA种类和丰度都有变化,但丰度最高的9个生物标记均为i16∶0和a17∶0[革兰氏阳性菌,Gram(+)],15∶0和18∶0(细菌),18∶2ω6t,9t和18∶1ω9c(真菌),16∶1ω7c、16∶1ω9c和cy19∶0[革兰氏阴性菌,Gram(-)]。不同C/N处理的特征脂肪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现出细菌Gram(+)真菌、Gram(-)放线菌,并且总PLFA、细菌和Gram(+)PLFA含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然而Gram(-)和放线菌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第1次和第2次高温期,随着C/N增加,总PLFA、细菌和Gram(+)PLFA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二次发酵结束时,C/N=33处理的总PLFA、细菌、Gram(-)、放线菌PL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N=38处理次之。相关性分析表明,放线菌与发酵温度、N_2O排放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89.
【目的】筛选适宜福建省种植的水土保持型牧草,为福建省水土流失区域治理的草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汀地区选取11个草种,通过测定出苗率、成活率、覆盖度、枯落物浸水容量、根系重等水土保持特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福建省水土保持适宜牧草。【结果】试验区内表现优或较优的草种有百喜草、闽引圆叶决明、闽草1号狼尾草、闽牧6号狼尾草、大翼豆、葛藤;表现良好的有红象草、钝叶决明、扁豆、含羞草;表现较差的有福引圆叶决明1号。【结论】禾本科属的百喜草、闽草1号狼尾草、闽牧6号狼尾草,豆科属的闽引圆叶决明、大翼豆、葛藤较为适合福建长汀及周边相同气候条件的水土流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90.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食用菌产业副产物主要包括菌渣和子实体下脚料。通过对食用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归纳演绎,总结了食用菌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肥料循环、饲料循环、配料循环和燃料循环4种生态循环模式;并根据副产物利用途径的差异对4种模式进行再分类;最后针对菌业副产物循环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