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芗城区种植莲藕品种是以中熟为主,采收期集中,为了莲藕上市时间与本地莲藕错开,提前上市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我区莲藕品种的更新换代,我站于2004年2月引进莲藕新品种——莲香一号,分别在芗城区芝山镇西洋坪村、金峰村、甘棠村进行试种、示范100亩。该品种2005年通过省品种审  相似文献   
32.
博Ⅱ优270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于1993年用博ⅡA与恢复系玉270配制而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05年起,博Ⅱ优270先后在漳州市的漳浦、龙海等十个县试种,一般栽培水平下单产可达7500 kg.hm-2,表现出优质、高产和稳产的特点,适合漳州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33.
甬优4550在漳州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甬优4550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感温型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漳州市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好,适于闽南地区作早、晚稻种植。总结了甬优4550在漳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4.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03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03特性的分析,提出该组合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5.
以2010年漳州市早稻区试中的特优组合和华优组合为材料,分析比较特优组合和华优组合的特征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指出两类组合的主要差异:特优组合属于大穗大粒型,华优组合属于多穗小粒型,此差异是由各自母本遗传的;同时对高产、优质、抗病的三系杂交稻选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参加2007年漳州市晚稻区试中的4个博优组合--博优270、博优586、博优黄占、博优253(CK)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每穗总粒数,其次是有效穗;高产组合的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分别较低产组合增加8.04%和4.80%;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与有效穗是一对主要矛盾.因此,育种中通过选用千粒重大、穗大粒多的恢复系与博优A配组,是提高博优组合产量水平的可行途径;生产上应在保证穗数的条件下,力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才能充分发挥高产博优组合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7.
随着长泰县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甜糯玉米生产已成为我县农业种植的最大面积,甜糯玉米大面积种植生产以成为农民替代水稻种植增产增收的短平快项目,甜糯玉米种植的优质和效益性深受市场和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为此,开展优质、高产、高效、抗性高的甜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县春季推广种植品种,实现甜糯玉米种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8.
在东山县白芦笋栽培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化栽培,确保技术管控体系的完整性,为地区种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奠定基础。该文主要从育苗技术、育苗处理、病虫害防治与采收期管理等四方面对白芦笋栽培技术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39.
糯玉米育苗移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营养丰富,易消化,其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普通玉米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由于糯玉米的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较高,还是禽畜的优良饲料。因此,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很快。糯玉米栽培有直播和育苗移栽等方法。育苗移栽可充分利用栽培设施,在育苗期提供必要的光温条件,特别在春季可提早播种,提早采收上市;可以培育壮苗,保证全苗、匀苗、壮苗,还能节省种子;可以减少幼苗期地下害虫的为害;移栽时可以按照植株叶片伸展方向采取定向移植方法,使群体处于最佳状态,增大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效能。  相似文献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在品种管理方面继续沿用了原《种子管理条例》的品种审定制度,品种审定在我国已实行了20多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原《种子管理条例》规定了所有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前都应当通过审定,导致审定范围过大,实际操作中工作量太大,无法做到全部作物品种都审定,种子管理法规无法得到全部严肃执行;另外审定程序较繁杂,审定时间过长,一定程度影响了新品种的推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实行品种审定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目前《种子法》仍规定品种推广前应当审定,但也对原审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