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7篇
  4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稻根际微生物即水稻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区域内的微生物,它对水稻生长、营养和健康有重要影响。对国内关于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水稻自身因素(品种、根系分泌物、生育期和转基因)和外界因素(重金属与多环芳烃、栽培管理方式和环境变化),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测定连作5年和施加氧化钙的西瓜植株定植40 d后的枯萎病发生率,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土壤进行16S rDNA测序,比较施加氧化钙后西瓜根际土壤的细菌种群特征。结果显示:连作5年土壤的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为87.5%,施加氧化钙的发病率为35.4%,氧化钙对西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达59.5%;施加氧化钙的连作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细菌丰富度都大于连作的;连作与施加氧化钙都使得土壤的优势菌群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30的土壤细菌中,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Mizugakiibacter、Crenotalea、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dibacter)、戴氏菌属(Dyella)和Bryobacter,呈显著负相关的有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出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丰收神菌属(Opitutus)、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  相似文献   
63.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辣椒bZIP家族基因进行全面鉴定与进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基因染色体定位、蛋白质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等进行分析,并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在ABA胁迫下的应答等。结果表明,从辣椒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4个bZIP家族基因,这些基因分散分布在辣椒的11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辣椒bZIP基因家族可以分为10组,每组所含有的基因数不等;该家族成员每个基因含有0 ~ 11个内含子;bZIP家族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外源激素ABA处理可以明显抑制或者激活该家族基因成员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大量下部叶片褪绿黄化,顶叶卷曲畸形的番茄植株。将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采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774和400 bp的目标条带,测序比对发现其与ToCV的KR184676.1和TYLCV的FJ012359.1序列相似度均为99%,确认这两条带对应的两种病毒分别为ToCV和TYLCV,明确该番茄植株被ToCV和TYLCV复合侵染。同时发现云南地区有B型和Q型两种烟粉虱存在,且Q型的比例高于B型,二者均可携带ToCV和TYLCV。ToCV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其由沿海向内陆蔓延的过程中与TYLCV的复合侵染已蔓延至西南地区,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65.
2017—2018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宁乡市开展了秸秆还田下冬种紫云英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冬种紫云英+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植株茎、叶、穗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其中,早、晚稻有效穗数分别增加2.58%、3.18%(2017)和5.22%、6.32%(2018),产量分别提高11.85%、10.07%(2017)和12.42%、10.92%(2018),周年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90%(2017)和11.66%(2018)。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下冬种紫云英有利于提高机插双季稻的干物质积累,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66.
水分胁迫对农田杂草与作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农事操作中常利用水分管理对杂草进行有效防控。论述了水分胁迫对农田杂草种子萌发、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农田杂草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氮钾减施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1年(2008—2018年)绿肥定位试验,研究氮钾减施20%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15 000、22 500、30 000、37 500 kg/hm2)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早、晚稻产量显著增加,产量可持续指数提高,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间的11年平均产量和产量可持续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2018年的数据,与当地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能显著提高早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化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和晚稻稻草生物量、稻谷氮素积累量、总投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适量氮钾减施翻压紫云英可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在本研究中,氮钾减施20%时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68.
69.
对枳、枳橙和甜橙的钾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将枳、枳橙和甜橙实生苗置于不同钾浓度条件下生长,检测不同时间植株的生物量和钾含量。结果显示:无论在高钾(20 mmol/L K+)还是低钾(100μmol/L K+)条件下,枳橙根部干重都显著高于枳,枳橙根部钾含量亦显著高于枳。在高钾条件下,枳橙和冰糖橙根部干重无显著性差异,但枳橙根部钾含量显著高于冰糖橙;无论在高钾还是低钾条件下,枳、枳橙和冰糖橙冠部干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冠部钾含量表现为冰糖橙枳橙枳。从植株钾利用效率而言,枳橙作为砧木应优于枳;枳橙作为枳与甜橙的杂种,在根部钾利用效率上亦高于甜橙。  相似文献   
70.
辣椒野生和栽培种种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人工驯化对辣椒野生种种子的影响,对辣椒野生种和相应的栽培种在萌发过程中萌发指标、内含物和酶活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种子明显小于栽培种,吸水和萌发速率高于栽培种;萌发前中期,野生种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表明野生种种子偏小,方便传播;较高的酶活性能加快淀粉分解,促进种子萌发;同时,辣椒栽培种种子变大导致了萌发速率和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降低,说明野生种的一些优秀基因在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因此,在辣椒的杂交育种中应加强野生种资源的引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种的抗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