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7篇
  4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通过对湖南农户自留种原地保存(简称农户保存)与异地低温保存在湖南种质库(简称种质库保存)的92份同近名水稻材料(7组,同近名材料6组)的表现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鉴定同近名品种间遗传距离,为之后有效保存、针对性供种、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同近名材料间,及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的同近名材料间在表现型性状上都有极显著差异。通过SSR标记基因型比较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湖南同近名材料,发现除E组外,其他组都是农户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小于种质库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说明农户保存的材料在年复一年的种植、收种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留种,进行了加代纯化。除C、E组外,在同近名组内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显示,农户保存的材料间>种质库保存的材料间>农户保存材料与种质库保存材料,表明农户自留种保存的同近名水稻资源值得收集评价。  相似文献   
132.
为采用低成本、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制备高价值低聚木糖以提升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经济效益,本研究以茶油加工副产物油茶壳为原料,选择吸收剂量(A)、水热处理温度(B)、水热处理时间(C)和固液比(D)4个因素,以低聚木糖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γ射线辐照协同水热处理油茶壳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壳低聚木糖转化率随吸收剂量、固液比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各因素对油茶壳低聚木糖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D>C,综合考虑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A2B3C1D2,即吸收剂量400 kGy、水热处理温度200℃、水热处理时间20 min、固液比1∶10 g·mL-1,此条件下的油茶壳制备低聚木糖转化率为74.33%,比对照提高22.61个百分点。本研究为油茶壳资源高值化制备低聚木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3.
西瓜枯萎病不同发病阶段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西瓜枯萎病不同发病阶段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探明根际微生物优势菌群在西瓜枯萎病发生过程中的差异。以种植前土壤(CK1),发病高峰期土壤(CK2),发病稳定期土壤(CK3)样品,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根际土壤进行16S和IT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表现为CK1CK3CK2,其中CK1与CK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CK2之间差异性显著,在属水平上,发病高峰期主要富集优势细菌群有Mizugakiibacter(21.9299%)、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5.0933%)、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3.1921%)。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表现为CK1CK3CK2,三者呈显著差异性,在属水平上,发病高峰期主要富集优势真菌群有散尾鬼笔属(Lysurus,54.4601%)、团丝核菌属(Papulaspora,12.4252%)、端梗孢属(Acrophialophora,3.1729%)。试验结果表明,在西瓜枯萎病发病高峰期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均有所下降,随着发病逐渐稳定,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4.
为提高湘东稻—油轮作高产田区化肥减施下肥料周年利用效率和作物周年产量,利用2015年布置的稻—油轮作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80%常规施肥N+20%有机肥N(T3)、70%常规施肥N+30%有机肥N(T4)、在T4的基础上减N 20%+N肥增效剂(T5)、在T4的基础上减P 20%+P素活化剂(T6)、在T4的基础上减NP 20%+N肥增效剂+P素活化剂(T7))下水稻和油菜的周年产量、氮磷养分周年利用效率、土壤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周年变化。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T3和T4的作物周年籽粒产量和周年总生物量、氮素周年养分利用效率和磷素周年养分利用效率平均分别高2.6%和4.8%、17.6%和34.7%,T6和T7处理平均分别高出T4处理1.2%和3.2%、2.5%和11.8%,其中,T4、T6、T7处理的增加效果最明显,其周年籽粒产量和周年总生物量、氮素周年养分利用效率和磷素周年养分利用效率平均高出T2处理5.2%和9.6%、27.8%和60.2%,且T4、T6、T7处理的土壤氮磷供应规律更符合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综上,T4、T6、T7处理在稻—油轮作体系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效果较明显,以T7处理为最佳。本研究为湘东稻—油轮作高产田区化肥减施增效集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5.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相关基因3个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包括植物根系、叶片、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活性氧代谢、植物激素以及相关基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6.
为探明土壤撒施石灰对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本试验设计5个浓度剂量的氧化钙对连作西瓜5年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通过栽培感病品种并调查植株生长情况、枯萎病发病率等指标,结合土壤中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1号小种病原菌孢子量和土壤pH的变化动态,以此评估土壤施加石灰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并利用不同浓度的钙对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进行防治机理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施加氧化钙后,西瓜发病率显著降低,各处理的相对防效分别为14%、57.8%、96.3%、94.7%、94.7%。在定植10d后,各处理均有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的作用,其中1.34g/kg最显著。而随着氧化钙施加量的增加,土壤pH值也不断提高,30d趋于稳定。对土壤病原菌孢子数量检测表明:各处理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PDA平板生测结果表明,当钙离子浓度高于80mmol/L时,病原菌的生长及产孢量开始受到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土壤施加氧化钙不仅能改善土壤的酸化,还能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其机理可能是土壤pH值的提高改变了土壤微环境,不利于病原菌侵染;施加的钙离子抑制了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研究结果对揭示氧化钙防控西瓜枯萎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7.
猕猴桃鲜食率较高,但由于采后易发生病害,引起软化腐烂,极大的缩短了猕猴桃的货架期,因此猕猴桃采后保鲜新技术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猕猴桃采后保鲜技术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原理,分析了猕猴桃采后保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猕猴桃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103-2110
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s, NRAMPs)是一类在结构和功能上保守的大家族,目前已在水稻(Oryza sativa)中鉴定出7个基因(OsNRAMP1~OsNRAMP7),它们在金属离子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OsNRAMP7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克隆了OsNRAMP7基因的全长CDS序列,长度为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位于水稻第12号染色体,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 NRAMP7为稳定疏水性蛋白,存在11个跨膜结构域和多个磷酸化位点,预测定位于细胞质膜。表达模式分析表明OsNRAMP7主要在根、茎和幼穗中表达,响应多种植物激素,受到干旱和NaCl胁迫诱导。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NRAMP7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9.
土壤-水稻系统Cd-As同步钝化与吸收阻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稻田土壤镉-砷(Cd-As)复合污染形势严峻,是实现农田安全利用的难点。相较于其他粮食作物,水稻积累Cd/As的能力更强,对人类健康危害更大,因此,修复Cd-As复合污染稻田土壤,降低稻米Cd/As含量,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原位钝化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治理效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本文重点阐述了针对稻田土壤Cd-As复合污染的典型钝化剂及其钝化机理,主要包括铁(Fe)+碱性无机材料复合钝化剂、Fe+有机材料复合钝化剂、Fe+有机+碱性无机材料复合钝化剂、有机+碱性无机材料复合钝化剂等;在此基础上,从根际稳定固持和体内运移阻控两方面,探讨原位钝化技术同步降低水稻Cd-As吸收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未来Cd-As复合钝化剂的研发方向,强调了土壤友好型Fe-Si复合钝化剂可有效从土壤钝化和生理阻隔两方面同步降低Cd/As生物毒害,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0.
采集了77份云南省疑似感染莴苣褪绿病毒(lettuce chlorosis virus,LCV)的番茄样本,采用特异性反转录PCR扩增LCV次要外壳蛋白基因(minor coat protein,CPm)近全长序列,常规Sanger测序法测定相应片段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表明,LCV特异性反转录PCR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