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以及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大气气溶胶与气候相互关系研究已然成为当前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2014—2015年MODIS气溶胶反演产品,统计分析了鄂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季节变化特点,有助于研究该地区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鄂南地区AOD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荆州、武汉江夏、咸宁北部和黄石东部等地区,低值区主要为荆州西部和咸宁南部的山区。鄂南地区AOD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四季平均AOD除春季很高之外其他季节都呈平稳趋势,春季是AOD值最大的一个季节,夏季次之,进入秋季显著降低,冬季更低,冬季到来年春季跳跃性增高。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强调数量上的占补平衡,易忽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本文以嘉鱼县为例,研究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结合全县耕地和规划基本农田分布特点、土地分等定级等资料,以2009年、2012年遥感解译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数据,构建优化指标,并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区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后簰洲湾镇、新街镇基本农田数量较原来增多,而其余6个镇数量相对减少;确保把自然属性良好的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剔除零星片块使基本农田连片程度有所提高。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厘清耕地演变的驱动机制对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鄂南地区为例,利用2000—2005、2005—2010和2010—2015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成果、15类POI(PointofInterest)空间数据等,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边际效应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近15a以来耕地动态变化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并着重探讨了空间要素在驱动机制方面的双向边际效应。结果表明:1)耕地演变类型在空间上表现出相同类型的集聚性,转换类型受周边同类用地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明显。在时间上表现出不同转换类型的差异性,转换类型受土地利用政策宏观调控影响向建设用地单一转化趋势明显。2000—2015年间,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比例自28%过渡至44%后,迅速上升至96%,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主要道路沿线等区域。2)空间要素对不同时期耕地不同转化类型存在不同的边际效应,2000—2015年间耕地不同转化类型的边际效应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不同转化类型边际效应曲线同类交点呈同向移动趋势。自然区位因素对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和耕地向水域转换在POI空间要素不同取值时边际效应的变化较明显。3)空间要素边际效应曲线特征揭示其影响存在临界性,在临界值范围内,边际效应随着空间要素取值不同变化明显,但在临界值范围外,边际效应趋于稳定。耕地演变空间要素边际效应的定性定量分析对耕地布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制定具有良好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外部性理论和增长理论对城市最优规模的内在原理研究和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的实证研究方面梳理了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的研究进展。实证研究显示,人口数量、土地面积、首位度和基尼系数等是从不同方面反映城市规模的有效指标;DEA法、能值法和生态足迹法是从经济视域和生态视域测度城市效率的常用方法;城市效率和城市规模之间普遍存在"U形"关系和门槛关系。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导方向,以期为国家调整城市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江汉平原区域农业渍涝灾害的脆弱性,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仙桃市为研究对象,以400 m×400 m为基本评估单元,选择耕地面积、地形、区域农业排水能力、土壤滞水强度、区域救灾能力5个指标因子,构建渍涝灾害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分析了仙桃市渍涝灾害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仙桃市农业受渍涝灾害影响严重,轻度、中度、高度和重度脆弱区影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比例分别是:18.7%、34.0%、33.2%、14.1%。仙桃市农业滞涝灾害脆弱性总体呈“V”型分布。其中,重度和高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仙桃市东南和西南,中低脆弱区则主要分布在仙桃市中北部。  相似文献   
16.
以两种不同性质土壤为基质,通过添加可溶性的Cd、Zn、Pb、Cu盐形成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采用USEPA的毒性浸出试验(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TCLP)对由硫化钙、过磷酸钙、氢氧化钙组成的复合修复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在添加可溶性盐后p H降低。可溶性重金属盐加入越多,p H下降越多。(2)从水溶态的平均百分比来看,Cd(12.9%)Zn(7.1%)Cu(3.4%)Pb(0.7%)。4种重金属中,除Cd的水溶态比例高于10%外,其他3种重金属的水溶态比例均低于10%。(3)试验设计的方案1为:硫化钙0.5%+过磷酸钙1%+氢氧化钙0.1%+去离子水20%。方案2为:硫化钙2%+过磷酸钙1%+氢氧化钙0.5%+去离子水20%。(4)对于Cd和Zn,方案2优于方案1。方案2对土壤重金属消减率[Cd(89.7%)、Zn(99.7%)]大于方案1的消减率[Cd(88.9%)、Zn(95.7%)]。对于Cu和Pb,方案1优于方案2。方案1消减率Cu为67.2%、Pb为53.9%。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赣江上游洪灾风险,为区域减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出发,结合实测资料分析暴雨洪水时空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的易损性和防洪救灾能力4个因子的14个指标的权重,借助GIS平台进行风险因子分析和综合风险评估。[结果]暴雨洪水多集中在3—7月,春夏季暴雨频次占全年的80.4%,洪水频次占95.9%,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东北大部;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等级东北部高,西部较低;孕灾环境敏感性风险呈带状,总体上中间高四周低;承灾体易损性风险中西,中北部高,四周低;防洪救灾能力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递减;综合风险为中北部、中东部高风险,东南部、西部低风险;各风险等级面积比例存在差异,高风险和较高风险面积占比达37.3%。[结论]研究区暴雨洪水特征兼具丘陵与平原型特征,暴雨和洪水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洪灾风险评估结果与赣江上游区实际基本符合,验证了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咸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成舜  谈兵  黄莉敏  柯新利  匡兵 《土壤》2013,45(4):746-751
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对咸宁市1999-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效益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②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处于拮抗发展状态,耦合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态势;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运用典型相关模型,在分析嘉鱼县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①嘉鱼县工业化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较高,第三产业水平不高,工业处于发展期,产业结构并不合理;②各类用地中,以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比重最高,其次是耕地,再就是林地;③农用地中,以草地变化动态度最大,其次是林地,再就是园地,最后是耕地;④城镇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比例上升了1.02%,但交通运输用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主要表现为城镇村工矿用地增加;⑤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依然表现为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业用地的减少,特别是林地的减少;⑥用地结构演变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机构演变不利于产业长期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选用1970-2008年的气象资料,通过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探讨了近40 a年平均气温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40 a咸宁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和粮食产量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5,相关程度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