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7篇
  29篇
综合类   21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分析济南市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情况、农药使用旧况,为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在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开展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推进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介绍了工作取得的成效,旨在为推进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2.
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状茎发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状茎是匍匐的地下茎,为多年生草本和其他单子叶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进行克隆生长的营养器官。根状茎的持续分化和横向延伸生长,赋予了根状茎类禾草很强的水平拓展迁移能力和抗扰动能力,无论在天然草原群落构成还是在改善退化草原、荒漠、沙丘等脆弱生态系统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根状茎的分化和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刺激的协同调控。通过梳理近年来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状茎分化和发育的研究文献,从生境异质性、植物激素及关联基因等方面初步综述了根状茎生长发育调控和响应因素,为深入开展根状茎发育研究以及揭示根状茎型禾草空间分株放置的思维和生态适应的逻辑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13.
为揭示微咸水灌溉下冬小麦的光合生理响应机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引黄灌区开展了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处理(淡水处理(矿化度0g/L)和微咸水处理(矿化度3g/L))条件下,冬小麦抽穗期(2016年5月1日和2017年5月1日)和开花期(2016年5月10日和2017年5月12日)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及光响应曲线模拟特征参数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淡水处理相比,2016、2017年微咸水灌溉导致浅层(0~40cm)土壤含盐量显著增加了37.8%、64.3%;抑制了抽穗开花期冬小麦的蒸腾作用,2016、2017年微咸水灌溉处理冬小麦抽穗期蒸腾速率降低了19.1%、31.4%,开花期降低了11.6%、11.0%;午前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到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影响,午后由于非气孔因素的改善,微咸水处理冬小麦净光合速率超过淡水处理,却伴随着较高的气孔限制值。引入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合特征参数拟合发现,微咸水灌溉有利于增强抽穗开花期冬小麦对于强光和高温的适应能力并且可以提升冬小麦利用弱光的能力,暗呼吸速率的下降可以保证较快的干物质累积。因此,微咸水灌溉并未对冬小麦抽穗开花期叶片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冬小麦利用光能的潜力。  相似文献   
914.
减氮适水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灌溉水资源不足、氮肥投入过量的问题,以冬小麦为材料,分别设置3个供水水平(W1(60%ETc(参考作物需水量),300mm)、W2(75%ETc,370mm)、W3(ETc,495mm))和3个施氮水平(N1(180kg/hm2)、N2(255kg/hm2)、N3(330kg/hm2)),于2018—2019年利用渗漏池小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氮对土壤水氮分布、冬小麦旗叶功能期内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参数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适水(W2N2)能在维持冬小麦生长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水氮利用效率,较W3N3处理多利用土壤蓄水量41.12mm,减少硝态氮淋失量15.87%;水氮协同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影响显著,W2、W3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明显高于W1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N2、N3处理的旗叶Pn、Tr和Gs明显高于N1处理,且二者差异也不显著;测产结果显示,W2N2产量最高,且差异显著,产量与光合特性、部分光响应曲线参数呈显著性关系,这说明水氮对光合特性的提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提高了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供水量370mm、施氮肥255kg/hm2时,既能维持冬小麦较高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又能提高土壤蓄水的利用和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达到华北平原冬小麦生产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15.
在犬泌尿系统疾病中,尿石症是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尿路中形成的无机盐或有机盐类结晶物刺激尿路黏膜,而引起尿血、尿淋漓,尿路阻塞、发炎.按结石所在位置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尿道结石,临床中以膀胱结石多为常见.笔者将临床中一例犬膀胱结石病例的诊断与治疗介绍如下,和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916.
为了研究土壤外源铬(Cr)对不同作物毒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本研究选用生菜、小麦和玉米作为受试植物,分别采用K2CrO4溶液和某化工厂Cr污染土壤作为土壤外源Cr污染来源开展了作物根伸长实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外源Cr处理土壤中,小麦根伸长的EC10和EC50值(10%和50%效应浓度)分别为生菜相应值的2.22~2.35倍和1.45~1.87倍,说明生菜对土壤Cr污染更为敏感。外源添加化工厂Cr污染土壤的处理中EC10值大约为外源添加K2CrO4处理土壤中的14~15倍,而对于EC50值该倍数为4~5倍。田间试验中,与对照处理相比,两种外源Cr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乙二胺四乙酸提取态Cr(EDTA-Cr)含量。生菜-小麦-玉米轮作过程中,在生菜种植的3个月内,土壤中EDTA-Cr含量下降迅速,不同外源Cr处理中下降了75.2%~89.4%。在小麦和玉米种植期间,EDTA-Cr含量下降速率变慢,到玉米收获后EDTA-Cr含量共下降了89.0%~94.9%,并且外源添加K2CrO4处理的土壤中EDTA-Cr含量的下降速率高于添加化工厂Cr污染土壤的处理。三种作物可食用部分Cr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但生菜对Cr的富集显著大于小麦和玉米的。  相似文献   
917.

    在简要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部分高校图书馆硕士点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提出了定标比超是促进图书馆硕士点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并详细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硕士点采用定标比超的原则与步骤。

     相似文献   
918.
[目的]为了研究拨禾轮辐盘的振动,验证拨禾轮辐盘是否会与割台其他部位产生共振.[方法]文章对4LZ-8稻麦收获机拨禾轮结构进行设计,并通过试验得出拨禾轮的最佳拨禾速比λ,计算得出拨禾轮转速;对拨禾轮受振动影响最严重的拨禾轮辐盘部分进行模态分析,通过线性摄动模态分析得出拨禾轮辐盘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并通过约束模态分析与其进...  相似文献   
919.
为了筛选铬(Cr)的低累积小麦品种从而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生物试验研究了小麦对土壤Cr富集和转运的品种差异性。设置0(CK)、5.6 mg·kg-1(T1)和10.0 mg·kg-1(T2)3个浓度的Cr(Ⅵ)处理,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山东潮土和江西红壤中12个品种的小麦对土壤Cr的富集和转运规律。结果表明:在Cr(Ⅵ)处理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品种小麦秸秆和籽粒Cr含量在两种土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山东潮土中的小麦籽粒Cr含量是江西红壤中的1.07~2.50倍。山东潮土中,不同品种小麦秸秆Cr含量在T1和T2处理下均无显著差异,籽粒Cr含量在T2处理下除轮选988和百农AK58外,其他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江西红壤中,小麦秸秆Cr含量仅在扬麦20和轮选988中有显著差异(P<0.05),籽粒Cr含量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T1和T2处理下,山东潮土和江西红壤中12个品种小麦的生物富集系数(小麦Cr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r浓度的比值)分别为0.19~1.38和0.18~2.08,Cr从秸秆到籽粒的转运系数(TF)分别为0.14~0.61和0.04~0.49。研究发现,小麦籽粒Cr含量和TF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性质对小麦籽粒Cr含量影响的贡献率最大(P<0.001),山东潮土中有效态Cr浓度更高,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山农17是Cr的低累积小麦品种,百农AK58是Cr的高累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20.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K+ transporter,HKT)是植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离子转运蛋白,具有运输Na+/K+的能力,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了解小麦TaHKT家族基因,挖掘有效的小麦耐盐基因,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麦TaHKT家族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了家族成员,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跨膜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Motif、上游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以及表达谱等进行了分析。结果鉴定出23个TaHKT基因,其编码蛋白质长度为443~590 aa,等电点范围8.2~10.4,跨膜结构域为6~8个。23个基因分布于小麦的2、4、6、7号染色体上,根据亲缘关系可将其分为3个亚族,同一亚族的成员具有较为相似的Motif组成和基因结构。23个基因中,发现了4对串联重复基因,10对大片段复制基因,具有良好的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大部分TaHKT成员含有盐胁迫响应元件MYB、G-box、ABRE和DRE。表达谱分析发现,TaHKT基因在小麦的1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茎中的表达量较高,其中TraesCS4D02G361300(ID,下同)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盐胁迫处理后,不同成员对盐胁迫响应程度不同,TraesCS7B02G318400在盐胁迫处理后表达量逐渐降低;TraesCS2B02G451400和TraesCS2D02G428200在盐胁迫处理后的表达量也明显降低;TraesCS2B02G451800在根部几乎不表达,但在受到盐胁迫处理后表达量逐渐提高,推测它们在小麦抵御盐胁迫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