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31.
632.
为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EP402R编码蛋白CD2v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病毒-宿主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在线工具对Pig/HLJ/2018中国分离株CD2v蛋白进行了遗传进化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ig/HLJ/2018株与格鲁吉亚Georgia 2007、Georgia 2008以及其他中国毒株处于同一分支,基因型同为Ⅱ型;同一基因型CD2v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100%,不同基因型间蛋白氨基酸序列表现出差异,氨基酸一致性在76.8%~81.7%之间;该CD2v蛋白表达的蛋白大小为41.008 89 kD;蛋白结构主要以无规卷曲为主;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存在4个优势B细胞表位和5个T细胞表位。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流行株为基因Ⅱ型;CD2v蛋白在ASFV入侵机体、免疫逃逸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ASFV的深入研究和ASF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3.
634.
冀玉90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冀PBA为母本、冀SW3-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大穗、耐瘠薄、粮饲通用等特点。适宜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35.
冀丰1458在2018―2019年参加河北省机采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于2019―2020年参加河北省春播露地棉品种区域试验,并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主要介绍了冀丰1458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36.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本研究采用二因素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起垄不覆膜种植,对‘冀花18号’、‘冀农花6号’和‘邢花9号’分别进行了16.5万穴/hm2、19.5万穴/hm2、22.5万穴/hm2和25.5万穴/hm2的单粒精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呈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影响不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冀花18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穴/hm2,‘冀农花6号’、‘邢花9号’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9.5万穴/hm2。本研究为3个花生品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7.
638.
不同水分条件下作物蒸腾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三种土壤水分下(高水、中水、低水,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80%~85%、70%~75%、60%~65%)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的生物量、耗水量、蒸腾效率(TE)及干物质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作物的生物量、耗水量降低,单株蒸腾效率(TE单株)升高,其中高粱的TE单株升高幅度最大为53.6%。随土壤水分的降低,作物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作物通过大幅度降低蒸腾速率来维持较高的叶片蒸腾效率(TE叶片)。作物全生育期的TE叶片呈单峰趋势,小麦、玉米的TE叶片在开花期均达到最大值,谷子和高粱的分别在灌浆期和抽穗期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作物的TE产量与收获指数显著正相关(小麦:R2=0.632,玉米:R2=0.994,高粱:R2=0.920,谷子:R2=0.949)。谷子在低水环境中具有更合理的干物质分配机制,小麦在中、低水环境中能够保持较高的收获指数和TE产量,它对水分的变动不敏感,适宜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