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51.
为了解遮光、渍水及其互作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长性状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扬麦1号(20世纪70年代)、扬麦158(20世纪90年代)和扬辐麦4号(21世纪正在应用)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遮光、渍水后小麦幼苗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单株次生根数、苗高、叶面积、干物重、比叶重和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显著延缓幼苗叶龄,抑制分蘖的发生,而渍水处理影响不显著;遮光和渍水处理均显著降低单株次生根数、叶面积、比叶重及地上部和根干重,遮光影响程度重于渍水,遮光和渍水同时处理仅对比叶重、地上部和根干重、根冠比表现出一定的累加效应。处理结束后经20d恢复,仅不遮光+渍水处理下叶龄、苗高和比叶重基本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不遮光+渍水处理下单株次生根数及各处理下根干重表现出恢复趋势。不同品种间幼苗形态和生长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扬辐麦4号和扬麦158单株次生根数和比叶重均显著高于扬麦1号。不同处理下扬辐麦4号幼苗形态和生长性状相比正常生长幼苗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小于其他品种,表现出较好的苗期抗渍及抗弱光能力。  相似文献   
152.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根系特征,以该地区71个历史和现代主推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进透明盆播法种植小麦,在苗期观测初生根数量和角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初生根角度和根数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初生根平均数量和平均角度分别为4.8条和106.9°,变化范围分别为3.6~5.6条和  78.8~124.1°。植株的初生根系数量和角度分别为3~6条和54.2~143.3°。不同品种的初生根数与角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但5条与6条初生根的植株间初生根角度差异不显著。初生根角度和根数在半冬性与春性品种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育成年代品种间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3.
杨欢  沈鑫  丁梦秋  陆大雷  陆卫平 《玉米科学》2017,25(2):55-60,67
利用人工智能温室研究结实期高温胁迫(35℃)对糯玉米子粒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高温胁迫降低子粒鲜重和干重,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含水率表明子粒灌浆进程加快。高温胁迫加快果皮中淀粉体的降解速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充实提前,淀粉积累加速,但持续积累时间缩短,成熟期淀粉含量低于常温处理。与常温相比,高温胁迫增加子粒中ABA和GA_3含量,IAA、CTK和Z含量前期增加,后期降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可部分解释高温胁迫下淀粉积累提前但持续时间缩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4.
水分管理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水稻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淹水灌溉、“薄、浅、湿、晒”模式、控制灌溉、半深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等。本文阐述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比较归纳了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劣势,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抗倒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国家的助力下迅速发展,但目前综合种养技术相对粗放,各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稻渔(禽)共生模式下水产(禽)动物的规格和放养密度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提档升级与提质增效。本文阐述了目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稻渔(禽)共生模式下不同水产(禽)动物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今后稻渔(禽)共生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稻渔(禽)共生模式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为了解耕作与播种方式、密度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幼苗质量的影响,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与播种方式[旋耕两次+ 2BG-6A型均匀摆播机(TS1)、旋耕两次+2BFG-10 (8) 230型播种机(TS2)、板茬+2BMF-稻茬免耕条播机(TS3)]、密度(225×10 4和30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57.
杨建昌  李超卿  江贻 《作物学报》2022,(5):1037-1050
谷类作物籽粒中氨基酸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提高稻米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是水稻育种和栽培的一个重要目标和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水稻成熟籽粒氨基酸含量和组分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籽粒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植物激素对籽粒氨基酸合成与代谢的调控作用,籽粒氨基酸含量和组分的环境影响与栽培调控;讨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深入研究花后籽粒氨基酸含量和组分的时(不同灌浆阶段)、空(籽粒不同部位)分布特点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栽培调控与调控原理,可望获得对稻米氨基酸形成与分布机制的新认识,开发提高精米中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8.
小麦WFZP基因编码的乙烯响应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果实成熟、花叶器官衰老、脱落和种子发育等过程。为探明 wfzp基因突变对小麦颖果发育的影响,以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两个 wfzp基因突变体( wfzp1 wfzp2)和野生型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运用树脂超薄切片和显微观察技术观察小麦WFZP基因突变体颖果的形态结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 wfzp突变体颖果发育有如下特征:(1)在颖果发育早期,两个突变体的外果皮发育进程较快,中果皮降解时间提前; wfzp1内果皮管细胞消失较快,与 wfzp1突变体相比, wfzp2突变体的管细胞发育缓慢;(2)两个突变体胚乳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明显较快,细胞中淀粉和蛋白体的积累量明显增多,细胞的充实度高,尤其在 wfzp2突变体中表现较为明显;(3)两个突变体胚乳传递细胞与糊粉层传递细胞的生长分化进程加快。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乙烯响应转录因子调控小麦颖果发育提供了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9.
作物临界氮浓度是作物达到最大生长的植株最小氮浓度.临界氮浓度随地上部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下降,可以用幂函数模型Nc=a×Wmax-b表示.已建立了数十种作物临界氮稀释模型,根据作物收获器官的特点,分为收获籽粒、收获鲜果实、收获块根块茎和收获地上部营养体4类,不同类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模型参数和氮素诊断应用方面各有特...  相似文献   
160.
为探讨土壤增氮对Bt棉棉铃对位叶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程度及相关的氮代谢生理机制,提高Bt棉花铃期抗虫性的农学调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采用裂区设计,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杂交品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300kghm–2基础上,设计施氮量分别增加25%、50%、75%、100%的处理,研究土壤增氮对Bt棉棉铃对位叶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结果表明,2个类型品种棉铃对位叶中Bt杀虫蛋白含量均随增施氮量提高呈一直增加的特征,与对照相比,施氮量增加25%~100%,棉铃对位叶Bt杀虫蛋白增加6.1%~96.9%。氮代谢生理机制进一步表明,棉铃对位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Bt蛋白含量表现一致,而蛋白质分解关键酶(蛋白酶、肽酶)活性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随增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大,而产量则随土壤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特征,最适LAI和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常规施氮的1.25倍(375 kg hm–2)。综上,在常规施氮基础上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棉铃对位叶中Bt蛋白的合成、最适LAI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