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58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那曲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那曲地区退化草地进行多个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研究了那曲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那曲地区草地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效钾含量先升后降。(2)在那曲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土壤中,有效氮、全氮与有机质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土壤全氮、有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可作为衡量藏北高原草地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有效磷可作为评价草地退化程度的参考指标。有效钾不宜作为草地退化程度评价的指标。最后,对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2.
根据长江上游植被类型图面信息的筛选、集成和提取,并结合野外典型样地调查,将甘孜州地域划分出40个植被类型和14个景观类型,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3.978~568.426t/hm^2,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42.375~262.324t/hm^2;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29.078~568.426t/hm^2;灌丛群落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3.978~72.369t/hm^2;草甸群落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4.284~12.500t/hm^2。甘孜州各类自然植被库存的总生物量约为6.53×10^08t,该区域生物量的景观相应因子最主要的属于景观面积因子。  相似文献   
33.
从政策、区位、交通条件,市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天津市北辰区前堡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4.
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以射洪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整理前后的土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耕地面积增加,新增耕地1929.10 hm2,机械化水平提升,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相似文献   
35.
西藏农牧业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瑶  何政伟  陈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3):147-149
从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鼠虫害、地质灾害等方面阐述了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了两藏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36.
干旱是一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复杂的自然现象。遥感技术(RS)的迅速发展为人类有效地监测干旱灾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途径。该文概述了利用遥感监测干旱的研究背景,探讨了干旱的遥感监测方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黄河源区青海省玛多县2000—2014年NDVI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河源区青海省玛多县2000-2014年NDVI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气候的变化,为玛多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玛多县及其周边地区9个气象站生长季气象资料和MOD 13Q1/NDVI遥感影像数据集,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DVI的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结果]近15 a玛多县NDVI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012/10 a;玛多县65.84%区域的植被覆盖保持在基本不变状态,改善区域(27.47%)大于退化区域(6.69%);NDVI与生长季气温和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生长季降水对NDVI的影响更大;研究区内NDVI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子驱动影响,占研究区面积的83.61%,受气候驱动影响的面积仅占16.39%,其中,气温降水综合驱动型占3.93%,气温驱动型占2.74%,降水驱动型占9.72%.[结论]2000-2014年非气候因素是影响玛多县植被NDVI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8.
为解决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因子权重选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以夏橙产区为例,引入模糊证据权法.评价结果显示:85%的已知适宜点处于修正后验概率分级图的中等适宜级别以上,表明集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为一体的模糊证据权法与修正后验概率模型结合可以客观、准确地对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39.
梅花花朵香气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梅花香气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以‘三轮玉蝶’梅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个阶段的花朵及不同花器官释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梅花开花的5个阶段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乙酸苯甲酯、丁子香酚和乙酸己酯是构成‘三轮玉蝶’梅花朵香气的重要成分。在梅花开花过程中,花香化合物释放存在4种趋势,乙酸苯甲酯呈现低—高—低的动态趋势,苯甲醛呈现高—低—高的趋势,α-蒎烯、莰烯、柠檬烯和樟脑4个单萜类化合物呈现高—低的趋势,丁子香酚呈现低—高的趋势,梅花复杂的花香调节模式致使不同开花时期的香气成分和含量产生变化。从梅花不同花器官中检测出27种化合物,不同的部位释放的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很大的差异。花瓣主要释放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衍生物,雄蕊主要释放芳香族化合物,花萼、花盘和雌蕊群释放的化合物类型较广,单萜化合物在此部位检测到。在开花的第4阶段,花萼、花盘和雌蕊群释放低含量的丁子香酚和高含量的乙酸己酯可能是引诱蜜蜂觅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40.
集成能量投入-产出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1961-2005年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及能效率的变化,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能量投入以畜力、有机肥和化肥为主,农业机械能和农业劳动力能比重小;随着能量投入的增加,单位耕地面积上的能量产出在波动中增长,1970年以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能效率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农业劳动力能和畜力能等传统动力能的关联性强,有机肥能投入减少对能效率的下降影响较大,化肥能的大量投入对总能量产出的贡献有限.因地制宜地增加机械能、提高有机肥能比重,有助于提高能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