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重金属铊对水稻种子萌发、根系生长、植株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铊在0.1~10.0mg/L浓度范围内,水稻种子均可萌发,但幼苗的胚根和胚轴生长受到显著抑制,5.0 mg/L为苗期抑制的有效临界浓度。植株叶绿素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均受到铊的抑制,铊对叶绿素b含量的抑制能力大于叶绿素a。可溶性糖含量在叶和根中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2.
以浮游硅藻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海水培养相比,最高盐度(70)培养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下降了59.2%;同时,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叶绿素a、c含量分别降低了66.3%、50.0%和45.7%。高盐度培养下,最大光合速率(Pm)、光合效率(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对无机碳的亲和力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盐度升高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小新月菱形藻可以通过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对无机碳的亲和力和调整光系统Ⅱ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利用效率以应对高盐度的胁迫。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广东地区大刺鳅遗传多样性特征,采集广东地区6个水系(西江、北江、东江、鉴江、漠阳江、韩江)193尾大刺鳅样本,测定其线粒体Cytb序列,并利用MEGA 6.0软件碱基组特点和遗传距离、DNAsp 5.0软件分析各群体的多样性水平和Network 5软件绘制单倍型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大刺鳅Cytb序列长度1 138 bp,在193尾大刺鳅的Cytb序列中,A、C、T、G占比分别为25.9%、32.7%、27.7%和13.6%,遗传距离为0.000 2~0.013 1,遗传分化指数为0.035~0.866。6个大刺鳅群体共存在3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了2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782,核苷酸多样性约为0.007 2。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广东地区的大刺鳅种群分为Ⅰ和Ⅱ两支。其中,支系Ⅰ包含了西江、北江、鉴江和漠阳江群体的部分样本以及东江和韩江群体的全部样本;支系Ⅱ包含了西江、北江、鉴江和漠阳江群体的部分样本。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西江水系的群体与东江、韩江以及漠阳江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北江群体与东江、西江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AMOVA分析表明,77.09%...  相似文献   
34.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研究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包括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经14年28茬的中性紫色水稻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探究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介于200~600mg/kg,除垄作耕翻(稻油)处理外,基本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长期垄作免耕并实行稻油轮作的利用方式使其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10cm土层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明显增加,并且差异显著;而水旱轮作(稻油)的利用方式不利于增加微生物量碳,说明微生物量碳可用作利用方式影响紫色水稻土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评价指标。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与有机碳含量的角度来看,垄作免耕(稻油)的利用方式最适合于紫色水稻土。  相似文献   
35.
通过研究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包括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经14年28茬的紫色水稻土水溶性有机碳的差异,探究利用方式对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化范围在30.3~339.8mg/kg,热水提取的水溶性有机碳变化范围在60.9~740.2mg/kg,两种方法提取的有机碳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长期垄作并实行稻油轮作的利用方式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在0~30cm土层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明显增加,并且差异显著;而水旱轮作(稻油)利用方式下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最低。水溶性有机碳可用作评价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质量变化影响的有效指标。从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角度来看,垄作并实行稻油轮作的利用方式比较适合紫色水稻土  相似文献   
36.
通过研究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包括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经14年28茬的中性紫色水稻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探究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介于200~600mg/kg,除垄作耕翻(稻油)处理外,基本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长期垄作免耕并实行稻油轮作的利用方式使其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10cm土层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明显增加,并且差异显著;而水旱轮作(稻油)的利用方式不利于增加微生物量碳,说明微生物量碳可用作利用方式影响紫色水稻土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评价指标。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与有机碳含量的角度来看,垄作免耕(稻油)的利用方式最适合于紫色水稻土。  相似文献   
37.
刘慧  常向阳  付善明  陈南  赵晓峰  张红英 《土壤》2011,43(2):317-322
植物特征元素及其组合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定区域对该地植被生长产生的影响。为了探讨元素及其组合能否作为原产地产品的元素指纹标记,分析了广东阳春双滘地区沙姜与土壤中十多种元素的含量、相关性及元素吸收系数。该研究中微量元素在沙姜和土壤中均具有较好的传承性;沙姜对各种元素的吸收具有差异性,沙姜与土壤中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权重分析初步认定该区域沙姜特征元素为Mn、Zn、Mg、Sr、Cu、Ni、Fe。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对原产地产品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8.
对粤西某硫酸厂周边农田的农作物及其种植土壤中重金属Tl的含量分布、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硫酸厂周边农作物及其种植土壤均受到了Tl污染,其中作物种植土壤中Tl的含量变化范围为3.76~7.24mg·kg^-1,表现出中度以上的Tl污染和较高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Tl在6种不同农作物中的含量变化范围为20.69~176.7mg·kg^-1,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富集效应。其中番薯中Tl的富集系数最大,为26.9;油麦菜中Tl的富集系数最小,为4.11。农作物中Tl的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在硫酸厂周边农田种植的作物中除毛豆外,其余的农作物可食用部分中Tl的危险商(HQ)值均大于1.0,食用这些农作物将可能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少花龙葵与芦荟间种对镉胁迫的效应.[方法]通过不同程度镉胁迫的种植培育,研究少花龙葵与芦荟间种模式下镉的分布,考察间种模式下对少花龙葵镉的积累影响,并对其风险评价.[结果]少花龙葵在生长期对镉胁迫有明显的敏感反应,对其株高、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略微影响鲜重.土壤镉处理浓度为0.60 mg/kg时,少花龙葵叶子镉浓度明显比单种低,虽间种的芦荟比单种高,但两者叶子符合绿色行标;土壤镉浓度> 0.60 mg/kg时,少花龙葵趋向富集镉,吸收系数间种大于单种,风险相对于芦荟更高,芦荟处于更有利和安全的位置.[结论]选取合适的植物间种不失为经济合理的处理低浓度镉土壤的方法,高pH和高有机质含量使Cd2+不容易转移至植物.  相似文献   
40.
基于SWAT模型的抚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模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构建抚河流域SWAT模型.应用SWAT模型对研究区的径流、产沙状况进行了校准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抚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特征,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测站月径流、月输沙量的校准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0.93之间,Nash-Sutteliffe效率系数(NSE)在0.64~0.92之间,径流、泥沙模拟结果达到满意精度,模型在本区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城乡及工矿用地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大,而林地的产沙量绝对量最大.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