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1篇
  6篇
综合类   356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2001—2008年猪瘟抗体和猪瘟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8年,对东莞养殖场、猪苗场和屠宰场待宰外来猪开展猪瘟抗体监测,其中养殖场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7.88%、79.44%、79.20%、73.52%、72.30%、67.47%、62.88%和72.20%;2001-2003年猪苗场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68%、1.49%、1.36%,2004—2008年屠宰场待宰外来猪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6.78%、45.94%、27.28%、15.22%和49.87%。同时,2003—2008年,对东莞市养殖场开展猪瘟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8.1%、55.34%、71.88%、63.64%、53.33%和25%。这些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养殖场还是猪苗场、屠宰场待宰外来猪,其猪瘟抗体阳性率均是检测第1年最高,以后逐年下降,养殖场和屠宰场待宰外来猪抗体阳性率2008年回升,且与猪瘟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2.
[目的]探究地上凋落物、地下根系和菌根输入对红壤恢复林地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为退化地进行森林恢复后土壤功能重建和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地恢复形成的典型阔叶林分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无凋落物(CT)、菌根(M)、根系+菌根(RM)、地上+地下凋落物(LRM)和地上凋落物加倍(DLRM) 5种输入处理,对土壤微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及其化学结合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木荷恢复林土壤微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有机碳、钙键结合态有机碳(Ca-SOC)、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碳[Fe(Al)-SOC]和Ca-SOC/SOC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CT,LRM处理使20~50μm和50~200μm粒级微团聚体Fe(Al)-SOC/SOC分别降低了40.06%和46.67%(p<0.05)。土壤微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有机碳、Ca-SOC和Fe(Al)-SOC均随粒级的增大而减小,有机碳及结合态有机碳趋于在较小粒级的微团聚体颗粒组(<20μm)中富集。微团聚体Ca-SOC含量(0.55~1.28 g/kg)远低于Fe(Al)-SOC含量(6.88~...  相似文献   
893.
诱导牛精子体外获能的培养基及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异种精子体外穿透试验,检测冻精复苏经各种处理后的精子穿卵率。发现在4种基本培养基(BO、mBWW、TYH、HamF10+RPMI-1640)中不加亚牛磺酸时,牛精子不能耐受较高浓度(4μmol/L)钙离子载体(IA)的刺激(以10min计);而低浓度IA(低于4μmol/L)处理精子不能诱导获能。生物活性物质,如肝素、咖啡因、亚牛磺酸、肾上腺素单独或联合低浓度IA处理精子,短期(6h)内也不能诱导获能。当基本培养基中含有亚牛磺酸时,牛精子能耐受高浓度IA(10μmol/L)的刺激,并使牛精子获能;亚牛磺酸与肾上腺素、咖啡因联合使用,并在获能液中添加透明质酸酶时,穿卵率进一步提高,获能效果显著改善。以HamF10+RPMI1640为主的混合培养基,在牛精子的存活时间、穿卵率等方面优于BO、mBWW、TYH培养基。结果表明,用F10和1640的混合培养基,添加亚牛磺酸、肾上腺素、咖啡因、透明质酸酶,经10μmol/LIA处理牛精子10~15min,是快速诱导牛精子体外获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94.
台山土池养鳗模式是参照土池养家鱼模式发展而来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其特点是:①池塘大,一般都有4亩以上.大至20-30亩.成片开发;②放养密度小:③水源不足.一池水养成,水深在1.2米以内:④土质好,以壤土为主;⑤增氧设施配套充足:⑥饲养方式为餐餐饱食至剩饵:⑦周年养成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895.
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4.88±0.90)g、体长为(4.85±0.32)cm的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为养殖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尾鱼,饱食投喂2次/d(投喂时间为08∶30和14∶30),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组的红小丑鱼胃肠消化酶活性均高于未添加虾青素组,当虾青素添加量为4‰时,红小丑鱼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6‰时,其胃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8‰时,其胃和后肠的蛋白酶以及后肠脂肪酶的活性达到最高(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4‰~8‰的虾青素能够较有效地提高红小丑鱼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96.
不同龙须菜品系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2个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s)品系981和07—2在3种温度(23℃、27℃和31℃)条件下的各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须菜07-2品系的相对生长速率在23℃和27℃时呈上升趋势,31℃时略有下降;981龙须菜品系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07—2品系的叶绿素a(chlorophylls,Chl—a)和类胡萝卜素在23℃和27℃时均低于981龙须菜,31℃时基本持平;07-2品系的藻蓝蛋白(R—PC)呈上升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藻红蛋白(R-PE)含量高于981龙须菜,且呈上升趋势;981龙须菜的各个光合色素在3个温度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差异。07—2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981龙须菜的SOD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等方面,07-2品系比981龙须菜更能表现出其耐高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97.
红毛菜的移栽与部分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福建莆田的红毛菜引种到广东南澳岛海域进行试验性栽培,并测定了其部分的光合生理特性和主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红毛菜在南澳岛海域生长良好;光合作用特性测定显示,红毛菜的饱和光强约为210µmolm-2s-1,且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红毛菜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高达50%以上,其中EPA(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1.20%,达到499.82mg/100g干重,明显高于南澳岛栽培的另外两种经济红藻坛紫菜和龙须菜。总之,红毛菜南移引种到广东省南澳岛海域进行栽培是可行的;红毛菜含有较高EPA的含量,可以考虑将其作为EPA生产的原料。  相似文献   
898.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病种,不但是严重危害养禽生产顺利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而且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多年来,我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疫原则,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对家禽实  相似文献   
899.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养殖罗非鱼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黄芩等中草药单味药物及其复合配方药物的提取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定量添加到饵料中,以不添加任何药物添加剂成分的普通饲料作为对照,对罗非鱼的幼苗进行分组饲养.通过测定罗非鱼不同组别之间个体的生长状况、饲料转化率、肉质差异,以及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状况等指标,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罗非鱼养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作为罗非鱼的饵料添加剂对鱼的生理生长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杜仲具有促进生长、改善肉质的功能,而大蒜则在改善鱼的肠胃道消化上效果较佳,复方药物组的综合作用效果要优于单味药物.  相似文献   
900.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而农药分析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农药残留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分析等方面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