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31篇
  97篇
综合类   340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91.
陈素红  邹璞  廖景平 《园艺学报》2010,37(4):607-612
玄参科植物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的萼片、花冠、雄蕊和雌蕊原基都具两侧对称性,且为合萼、合瓣花,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子房两心皮两室。花器官分化顺序为萼片、雄蕊原基、花瓣原基、雌蕊原基。5枚萼片原基发生顺序不一致,其式样为近轴面1原基-远轴面2原基-2侧生原基,萼片原基的发育是同步的;雄蕊原基先于花瓣原基发生,但其发育比花瓣原基缓慢,4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5枚花瓣原基同时发生,且远轴面的两枚花瓣原基后来有愈合迹象。与同科Agalinis densiflora花发育比较,两种植物花器官原基发生的时间和先后顺序有较大的差异。与同科地黄属(Rehmannia)、苦苣台科(Gesneriaceae)异叶苣苔属(Whytockia)、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和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比较,发现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关系比较复杂,5属并不能笼统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式样,认为以子房室数和胎座类型划分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92.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5 - 7月的统计和调查,西藏尼洋河河漫滩共有种子植物67科188属33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的分析表明,以泛热带分布科及变型科分布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及其变型分布;属的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占83.77%,热带分布占16.23%,显示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种的分析表明,以中国?鄄喜马拉雅分布居第1位,占32.81%,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占31.55%。这些种的温带性成分占总种数的59.94%,而热带性分布成分仅占3.47%。通过对该区系的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区植物及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和西藏植物志的修订提供资料。表4参13  相似文献   
693.
麻疯树JcFAD7基因启动子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AIL-PCR技术成功克隆了麻疯树JcFAD7基因起始密码子的上游1926bp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列特征和潜在的调控元件进行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4个TATA-box和6个CAAT-box,还包含光响应元件、MYB结合位点、不同的激素反应元件以及各种胁迫响应元件,说明JcFAD7的表达可能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将启动子连接到pBI101.1载体,成功构建了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表达载体。为阐明麻疯树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代谢过程和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4.
报道了广东省菊科一新归化属——裸冠菊属(Gymnocoronis DC.)与海南省旋花科一新归化种——头花小牵牛(Jacquemontia tamnifolia),描述了这2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并简要讨论了这2种植物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95.
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HN011抑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生防菌HN011在YPD条件下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HN011少量(1 L)发酵,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液-液萃取,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活性试验跟踪确定活性部位;通过放大发酵,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果]生防菌HN011少量发酵后,发酵液经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液-液萃取,萃取物的活性试验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强,其次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弱,石油醚部位、水部位活性不明显.通过放大发酵,在活性部位分离出15个单体,结构鉴定表明,主要为小分子的环二肽.[结论]生防菌HN011在YPD的发酵条件下,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为一些小分子的环二肽.  相似文献   
696.
外源磷与AMF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间作处理使根室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说明间作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且有效磷的耗竭从根际土壤开始。除OP50-单作玉米处理的Org-P外,接种AMF均一定程度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此外,根室土壤有效磷的主要组分为Ca2-P、Al-P和Org-P,其中Org-P与土壤有效磷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97.
[目的]培育适合华南地区自然条件下栽培的花卉新品种。[方法]2007年12月从泰国引进粉苞郁金,随后进行适应性栽培、种苗繁殖和选育。[结果]引种驯化所得的新品种紫嫣郁金性状稳定,该品种于2015年8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粤审花2015029)。[结论]紫嫣郁金是一个适合于华南地区栽培的花卉新品种,与对照品种粤引红火炬郁金相比,其耐热性较强、株型更紧凑,产花量更高,整株观花期更长。  相似文献   
698.
【目的】研究4种禾本科牧草的气体交换日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为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我国南方4种禾本科牧草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紫叶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cv.Ziye)、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Reyan11)和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及空气CO_2浓度(C_a)、光合有效辐射(PPFD)、气温(T_a)和空气相对温度(RH)等参数,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并对气体交换因子间及其与微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象草的P_n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11:00达峰值24.98μmol CO_2/m~2·s,紫叶皇竹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和皇竹草的P_n日变化趋势均为双峰曲线,P_n平均值排序为象草(13.81μmol CO_2/m~2·s)皇竹草(12.64μmol CO_2/m~2·s)紫叶皇竹草(8.89μmol CO_2/m~2·s)热研11号黑籽雀稗(8.73μmol CO_2/m~2·s)。除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G_s一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3种牧草G_s的变化趋势与P_n变化趋势相吻合。C_i从9:00开始剧烈下降,11:00~16:00处于较低水平,16:00后又开始上升。象草、紫叶皇竹草和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E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皇竹草则为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其中象草的WUE整体上高于其他3种牧草。气孔限制值(Ls)均在上午逐渐增大,中午和下午16:00前处于较高水平,16:00以后逐渐降低。4种牧草的P_n与其E及PPFD和T_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C_i呈极显著负相关;除热研11号黑籽雀稗外,其他3种牧草的P_n均与G_s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象草和皇竹草具有较高的P_n和WUE,更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99.
陈华  林淑玲  沈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51-16754
[目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不同叶位对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的寄生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寄生效应。[方法]连续3d从野外取样,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测定寄生影响。[结果]寄生显著降低了薇甘菊第4、5片叶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低光诱导下的qP和NPQ均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第8、9片叶子的光合电子传递相对速率(ETR)。寄生也改变了寄主叶片的均质性。寄生非显著地降低了寄主薇甘菊第4~9片叶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地降低了第6、7、9片叶的叶绿素a/b值。田野菟丝子茎内的色素含量均非常低,叶绿素a/b却保持与寄主薇甘菊相似的水平。[结论]田野菟丝子的寄生对寄主产生的胁迫直接影响寄主的光化学中心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光合进程。  相似文献   
700.
杨勇  赖永超  刘楠  任海  张倩媚  简曙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40-10043,10071
[目的]为艳桢桐在我国的引种驯化、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引种栽培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繁育中心及展览区内的艳桢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学特征、解剖学结构、生理生态学特征及营养成分。[结果]在栽培条件下,日间平均光合速率为3.31μmol/(m^2.s);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无明显午休现象;气孔导度为0.085mol/(m^2.s),蒸腾速率为2.30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为1.44μmol/mmol。艳桢桐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植株体内加权平均养分含量为N1.45%、P0.32%、K0.66%、Na0.02%、Ca3.84%、Mg0.14%,其中叶片中N、P、K、Mg含量最高,根中Na含量最高,茎中Ca含量最高。艳桢桐生长速度快,攀附及适应环境能力强;栽培中应适时浇水及补充生长所需的N、P、K等矿质元素,以维持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平衡。[结论]艳桢桐喜温暖湿润、光照较好的环境及肥沃的酸性土壤,也耐贫瘠,适合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