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经紫外辐射和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后的存活率为指标,考察苇蘑(Hygrophoropsis sp.)子实体提取物的抗辐射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紫外辐射120 s的条件下,苇蘑子实体乙醇提取物添加量为4%时,酿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可达54.1%,添加4%苇蘑子实体水提取物后,酿酒酵母细胞存活率为43.9%;对照组(不添加苇蘑子实体提取物)的存活率为4.6%;在140 m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下,苇蘑子实体水提取物浓度在0.5%~2.5%时,酿酒酵母细胞存活率从11.4%增加到47.4%;而苇蘑子实体水提取物浓度超过2.5%时,细胞存活率反而降低。在相同的过氧化氢处理时间下,添加1%苇蘑子实体提取物后,酿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41个玉米品种的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融合后的近-中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对照组玉米的父母本作为参照,筛选出新的玉米自交系组合.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近/中红外光谱,融合后的近-中红外光谱能表征更多的特征信息,提供更为准确的筛选结果.理论上,利用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从大量玉米品种中选择与对照组父、母本相似或者相差大的样品,再进行组合杂交.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育种的盲目性,使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变化规律,根据物理学的色差原理,首次采用色差法,对高粱蜡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粱之间茎秆的蜡粉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基因型间也不同;饲草高粱茎秆自上而下各节段的蜡粉含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中间茎节的蜡粉含量与全株混合蜡粉含量总平均值最接近,可代表全株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和持续天数不同,同一生育期内蜡粉累积量也不同,饲草高粱为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甜高粱为乳熟期抽穗期开花期蜡熟期完熟期,开花期与整个生育期平均蜡粉含量最接近,可代表整个生育期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在同一个生育期内蜡粉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蜡粉含量的峰值出现在13:00时;高粱蜡粉与茎秆糖锤度部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导致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为选育高蜡粉含量品种从而提升高粱抗逆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4.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玉米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灌浆-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测量玉米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部性状,对比充分灌水与非充分灌溉下玉米农艺性状差异。利用Jensen模型求解出玉米各生育期水分敏感系数,验证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进行干旱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受影响较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穗部性状的形成较为明显,并且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5.
为发掘小麦盐应答相关基因,利用Genevestigator在线生物信息学程序,分析了25个试验中118个样品的盐胁迫试验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2个盐应答候选基因。以中国春小麦为试验材料,将其三叶一心期幼苗根系置于200mmol·L~(-1)的NaCl溶液中,分别处理0、0.5、1、2、4和8h,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其中1个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近,受盐胁迫诱导明显上调表达,命名为TaSR1。该基因编码区含有948个核苷酸,编码315个氨基酸。TaSR1蛋白含有KRTAP和PHA01732两个保守结构域,富含脯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66.
复合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削减农业源污染负荷,通过不同菌肥配施下化肥不同程度减量或与有机肥结合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N为200 kg/hm~2,P_2O_5为120 kg/hm~2)、B_1N_2P_2(菌肥1为7.5 kg/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25%)、B_1ON_1P_1(菌肥1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50%)、B_2N_2P_2(菌肥2为7.5 kg/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25%)、B_2ON_1P_1(菌肥2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50%),研究了复合菌肥配施下山东滨州冬小麦地上吸氮量和吸氮速率及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菌肥能增加拔节、灌浆和成熟期冬小麦地上吸氮量,菌肥配施下化肥减量25%能提高拔节和灌浆期地上吸氮速率和叶片SPAD值,并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籽粒分配比例;B_2N_2P_2的氮素吸收效率显著高于菌肥1和CK,收获时B_2N_2P_2的地上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和产量均最高。由此可见,与CK相比,菌肥配施下化肥减量25%能促进冬小麦吸氮并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67.
选取各农艺性状均较大的国内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从美国普渡大学引进的苏丹草品系美引-48进行杂交,得到F_2代分离群体,对F_2代的开花期、株高、穗长、穗柄长、旗叶鞘长、叶片数、平均茎节长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到7个性状的4个遗传备选模型,并进行适合性检验,从备选模型中选出控制性状遗传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根据IECM(迭代ECM)算法计算主基因遗传率。结果表明,株高、穗柄长、旗叶鞘长、平均茎节长等性状均符合ModelA_0模型,均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开花期、穗长均符合ModelB_6模型,这2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的等显性遗传模型,即d_a=d_b=h_a=h_b,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为38.35%;叶片数符合ModelB_1模型,是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之和为2.096 774,显性效应之和为0.403 226,主基因遗传率为99.22%,遗传率极高,可在育种后代中直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8.
不同玉米品种全株青贮品质及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差异,选取5个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15~20℃)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青贮发酵品质,风干样粉碎后用于常规化学成分及消化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纪元128感官评分等级为中级,其余品种均为良好级。沃锋9的乳酸含量(6.05% DM)显著高于纪元128(5.13% DM)和郑单958(5.13% DM)(P<0.05),乙酸和丙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潞玉36、郑单958和京科25(P<0.01)。5个品种全株玉米青贮V-score评分均>97.00分。京科25的粗蛋白质(CP)、沃锋9的粗脂肪(EE)、郑单958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纪元128的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9.24% DM、3.11% DM、2.84% DM、30.33% DM。各品种相对饲喂价值(RFV)由高到低依次为:沃锋9(163.00) > 纪元128(160.93) > 郑单958(156.30) > 京科25(152.70) > 潞玉36(151.77)。郑单958和沃锋9的24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17.84% DM;18.28% DM)极显著低于京科25和纪元128(24.87% DM;22.97% DM)(P<0.01)。综上所述,沃锋9全株青贮的RFV最高,且其感官评价、乳酸含量、V-score评分、EE及WSC含量均较高,而氨态氮/总氮(NH3-N/TN)、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较低,因此沃锋9为较为优异的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其次为纪元128,其RFV及48 h NDFD较高,而ADF及木质素(ADL)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69.
短柄龙胆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拉脊山采集的短柄龙胆(Gentiana stipitata)为试材,采用组织块分离和梯度稀释法得到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分析了该内生菌的活性物质,及与龙胆属植物活性成分的关联性,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内生菌WZ-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黄瓜褐斑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和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WZ-6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Paenibacillus terrae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9%,HPLC等分析表明菌株WZ-6的发酵产物中含有环烯醚萜类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0.
应用液体菌种于工厂化瓶栽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工艺中,考察了不同后熟期处理对真姬菇生产周期及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菌种栽培真姬菇可以缩短真姬菇的生产周期,后熟期23 d的处理组比对照组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生产周期缩短了10 d;后熟期37 d的处理组的真姬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31.6%,比对照组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生物转化率增加4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