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9篇
  16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一轮毛白杨遗传改良策略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该文针对国内外社会和经济环境变化对杨树需求的影响,在分析毛白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毛白杨良种选育工作思考和实践结果,提出新一轮毛白杨遗传改良策略。即针对不同的栽培区和不同的生产应用需求制定育种目标,重点选育速生、优质、高抗的用材林和绿化雄株品种,以及抗寒抗旱、耐高温水湿品种。针对毛白杨分布区气候区划以及自然群体遗传分化特点,在不断充实位于分布区南部的冠县基因库的同时,增设北部基因资源保存库,实现毛白杨基因资源分区域有效保存和利用。针对毛白杨良种选育中一直未能充分利用母本效应的问题,通过基因库半同胞子代群体分析筛选育性好、一般配合力高的毛白杨母本,采用分子标记鉴定半同胞群体优良单株的父本,并通过主要目标性状指标和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构建适宜不同育种目标的育种亲本群体,进而通过配子染色体加倍技术选育毛白杨杂交和三倍体新品种。针对当前白杨主要通过嫁接繁殖技术环节复杂、成本高以及苗木易老化等问题,采取利用组织培养苗和根蘖苗幼化的特点,通过容器硬枝扦插和大田硬枝扦插,实现毛白杨良种低成本、高效率快速规模繁殖的技术路线等。   相似文献   
72.
贝母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与发展潜力的球根花卉。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碘-碘化钾(I2-KI)染色法对10个品种(种)观赏贝母的新鲜花粉的生活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离体培养法对各品种花粉的萌发率进行测定。综合2种测定方法发现,伊贝母的花粉活力最高,托里贝母、花格贝母和大白花贝母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在离体培养时,培养基为1g/L硼酸+150g/L蔗糖时,花粉萌发率最高;-20℃干燥环境有利于花粉的贮藏。  相似文献   
73.
[目的]草花混播是城市中人工模拟草地群落景观的尝试.混播群落中物种的竞争影响着不同时期的景观效果,但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邻体干扰模型,为探索草花混播群落内的竞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物种数不同的一年生混播组合为例,生长季每间隔半个月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多度、花期并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2)选取四个邻体干...  相似文献   
74.
【目的】单叶蔷薇为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是月季育种中的重要材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其面临濒危灭绝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单叶蔷薇表型多样性,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单叶蔷薇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中270个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收集,利用巢式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与多样性水平。【结果】(1)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较高,1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15.90%和2.031;9个居群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0.32%(P4)~13.19%(P8),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香农多样性指数在1.274(P5)~1.825(P8)之间,其中P8居群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2)19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23%,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叶蔷薇花径与叶面积、花瓣面积与花斑百分比等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不同播种材料萌发特性的差异,采用种子、果实及去翅果实在20℃光照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探讨温度、光照、播种基质对其去翅果实萌发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播种基质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采用种子播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9.33%、46.67%、2.51,均显著高于果实和去翅果实,果实与去翅果实间无显著差异。温度对领春木去翅果实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极显著影响,15~25℃和20~30℃变温条件下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5、0.93,为最适萌发温度。光照对领春木去翅果实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泥炭土、沙子、珍珠岩、蛭石4种播种基质中,泥炭土中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42.67%、26.67%、0.81,隶属函数值最高(0.76),为领春木最佳播种基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明基质类型、生根剂浓度、插穗部位对火红紫薇嫩枝扦插苗生根率、不定根数、根长和新梢长度的影响,筛选最佳繁殖方法,为其园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嫩枝扦插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基质类型、生根剂浓度和插穗部位处理火红紫薇嫩枝扦插苗生根率、不定根数、根长和新梢长度的变化.[结果]基质对生根率和根长无显著影响,对新梢长度...  相似文献   
77.
NaCl胁迫对梅花和山桃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盐胁迫对梅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指导盐碱地条件下梅花育苗生产及盐碱地区耐盐植物筛选时的重要意义。以梅花种子作为梅花耐盐性初步研究试验材料,同时以常用作梅花嫁接繁殖砧木的山桃种子作对照,设置NaCl含量分别为0.0%、0.2%、0.4%、0.6%、0.8%、1.0%6个浓度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其萌发过程中发芽率、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梅花及山桃种子的发芽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种子MDA含量增加;SOD、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增加;NaCl胁迫浓度越高,种子所受到的伤害越深。3)研究发现,‘丰后’梅种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且‘丰后’梅种子较山桃的耐盐性强。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利用SSR标记区分中国芍药品种,为芍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2个主要芍药栽培地的品种进行调查,明确中国芍药品种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取各品种叶片DNA,利用21对SSR荧光引物进行PCR扩增,用四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片段长度。利用Microsatellite和Toolkit GenALEx 6.41软件,分析数据中的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遗传多样性参数。采用数字与大小写字母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长度的扩增片段进行赋值,构建中国芍药品种分子身份证。【结果】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目前共有芍药品种268个,用21对引物在这些品种中共扩增条带613条,多态信息含量0.508~0.846,平均为0.70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324±0.315,观测杂合度(Ho)为0.593±0.047,期望杂合度(He)为0.741±0.020。采用21对SSR引物可将所有268个芍药品种区分开。【结论】采用21对引物通过SSR标记建立了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268个芍药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有助于芍药品种鉴别、新品种培育及防止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79.
杜仲是极具潜力的温带胶源树种,在环烯醚萜苷类等药效成分利用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杜仲以单科单属单种存在,无法利用远缘杂交获得杂种优势,因此三倍体育种可能是大幅度提高叶片杜仲胶和药效成分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杜仲为材料,开展施加高温处理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选育杜仲三倍体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杜仲雌雄花芽发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根据同栽培条件下相邻雄树散粉天数和雌花芽长度来估计杜仲胚囊发育进程。当相邻雄株散粉5~10 d时,对杜仲雌花芽分别施加45℃、48℃和51℃高温持续处理2 h、4 h和6 h诱导杜仲胚囊染色体加倍。其中,在相邻雄株散粉第6~10天时,对雌花芽施加48℃和51℃高温持续处理6 h各获得了1株三倍体;施加48℃高温持续处理4 h获得了4株三倍体。对施加高温处理同时固定的雌花芽进行组织切片观察表明,在相邻杜仲雄树散粉后第6~10天,杜仲胚囊发育处于3次有丝分裂时期,可同时见到单核胚囊、二核胚囊和四核胚囊,是施加高温处理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选育杜仲三倍体的有效时机。有关研究证明施加高温处理雌花芽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同样是一种获得杜仲三倍体的有效方法,对于杜仲遗传改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光照及基质对华北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暗处理条件最利于华北香薷种子的萌发。在此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为100%;发芽势达到100%;发芽指数为14.28;活力指数为89.84。不同的播种基质对华北香薷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草炭土作为播种基质最利于幼苗的生长,20d平均长高42.43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