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8篇
  3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39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茎粗是影响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来自17个不同作图群体的玉米茎粗QTL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95个玉米茎粗QTL整合到IBM2 2008 Neighbors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上,通过元分析方法得到20个与玉米茎粗相关的一致性QTL(Meta-QTL)区域。与水稻和高粱已克隆的茎粗相关基因进行对比,得到两个玉米茎粗候选基因GRMZM2G307588和GRMZM2G089836。  相似文献   
42.
为了促进大兴安岭南麓山区草牧业的发展,笔者经过科学严密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东北地区牧草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需求和发展建议,为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使今后科学研究聚焦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43.
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是世界性的难题,碱胁迫对植物体造成的伤害高于盐胁迫。大豆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碱胁迫会对大豆整个生育期造成负面影响,限制大豆植株的生长和结荚,并最终影响大豆的产量。本文从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碱机制、植物耐碱分子遗传机理的研究及其在大豆中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综述并展望植物耐碱研究,以期为研究植物对碱胁迫的应答调控机制、挖掘植物耐碱基因、改良盐碱地土壤品质、选育耐碱大豆品种和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4.
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及骨干系大田全生育期的耐旱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减产率对31份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进行耐旱性直接评价.同时,通过31份玉米杂交种的大田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候选形态指标与减产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的耐旱鉴定指标.根据确立的形态指标,对68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耐旱性间接评价.结果表明:(1)在31份玉米杂交种中,筛选出耐旱性极强杂交种6份、耐旱性强杂交种12份、耐旱性中度杂交种5份、耐旱性弱杂交种7份和耐旱性极弱杂交种1份;(2)株高和茎粗可作为大田条件下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耐旱鉴定形态指标;(3)在68份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出耐旱性极强自交系6份、耐旱性强系21份、耐旱性中度系28份、耐旱性弱系7份和耐旱性极弱系6份.研究结果将为吉林地区耐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分析了影响水貂毛皮质量的因素,重点阐述品种、疾病、营养饲养、管理等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改良措施,为水貂毛皮生产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裘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近几年人们养殖细皮野生动物的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水貂、狐狸、貉的人工养殖量越来越多.它们大都是以肉食为主的动物。近些年,随着养殖量的迅速扩大和环境的变化.无论是淡水小杂鱼还是海生小杂鱼的量也越来越少.远远满足不了皮毛动物的养殖需求.为此我们要扩大植物性蛋白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满足皮毛动物养殖的需求。  相似文献   
47.
利用传统的基因缺失产生的突变体的方法来鉴定基因的功能效率很低,因为对于发育早期的基因特别是配子发育相关的基因以及冗余基因,这种突变体显得无能为力,前者基因纯合突变体导致死亡、而后者由于冗余基因之间的功能互补而不显示任何表型。而通过基因激活标签技术可以获得显性突变体即功能获得型突变体,为研究这类基因的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基因激活标签技术是指含有35S增强子或启动子的T-DNA或转座子若插入基因内,可导致插入突变,引起插入失活突变体的产生;若插入基因附近(上游或下游),则可能激活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表达极弱的基因,导致显性功能获得(dominantgain-of-function)性突变。近年来通过T-DNA或转座子介导的方法建立了多种植物的基因激活标签突变体库,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一些由多个基因或基因家族决定的功能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就植物基因激活标签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创制方法以及在植物生长发育、代谢等一系列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8.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发现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9.
《吉林农业科学》2016,(2):35-38
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导入大豆,以提高大豆的耐盐性。对132棵转化植株进行了PCR检测,获得64棵阳性植株,阳性率达到48%。对PCR阳性植株进一步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BADH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50.
作物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是实现植物新品种保护及种子商品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全面的归纳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中应用,并具体分析了RAPD、SSR、AFLP、SARP、In Del和SN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特点,显示其在作物杂交种的纯度检测上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