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64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为了进一步验证单季稻病虫全程综合解决方案,开展了单季稻病虫关键节点防控技术研究。根据当地病虫监测并结合本试验田间实际,通过各处理间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在水稻关键节点(分蘖末期、破口前5天),每公顷用“40%氯虫·噻虫嗪WG 150 g+50%吡蚜酮WG 225 g +32.5%苯甲·嘧菌酯SC 450 mL”组合药剂防治2次,药后35天:对稻飞虱和纹枯病防效高达94.3%和99.0%、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为95.6%,持效期长,安全性好;同时田间表现为水稻茎秆青秀、基部黄叶很少、茎秆弹性好。因此,在水稻关键节点用药能显著提高水稻主要经济性状,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的危害,特别是对易遭受台风袭击的沿海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2.
田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对西兰花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著上升,其中每667 m2用10%噻唑磷颗粒剂 1 500 g处理在移栽后30,50 d的防效分别为855%和752%,与每667 m2用对照药剂福气多1 500 g的防效(分别为879%和769%)相当,且对西兰花安全性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3.
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16 d,667 m2施用20%氟苯虫酰胺10 g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为882%,与对照药剂40%氯虫·噻虫嗪的综合防效相当,田间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安全,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4.
脱毒甘薯浙薯13扦插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脱毒甘薯浙薯13进行4个扦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40 cm×80 处理的产量最高, 60 cm×80  处理的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445.
青花菜生育期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青花菜生育期的遗传机理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以定植至现蕾的天数作为青花菜生育期的参考指标,以2个生育期差异较大的青花菜自交系作亲本配制的6个联合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青花菜生育期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杂交种F1的生育期介于双亲之间,偏向于高亲值;生育期性状的遗传符合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B-1模型);B1、B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59%和56%,主基因遗传率中等,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初选。  相似文献   
446.
台芥1号是台州市农科院新选育的鲜食小芥菜品种。在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施肥方法对小芥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秋季栽培台芥1号以露地栽培,施三元复合肥337.5 kg·hm-2(折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基肥和追肥比例各占60%、40%为佳。  相似文献   
447.
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紫罗兰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次饱和一D最优设计,研究密度与氮、磷、钾施用量对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影响,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得出紫色马铃薯在浙东地区2月上旬播种,单产大于22.5 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5.59~5.88万株/hm2,氮肥用量141.27~161.79kg/hm2,磷肥用量103.68~118.68kg/hm2,钾肥用量242.22~264.72kg/hm2。保证足够的群体密度及控氮、增钾、适磷的肥料运筹是取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48.
台丝3号是以Ps17-6-5-2-10-8为母本,以Ps39-3-8-4-6-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丝瓜一代杂种.早中熟,春季播种至始收75 d左右,植株生长势前中后强,分枝性中等;叶片掌状深裂,叶色绿,最大叶长、宽分别为25.5 cm和33.7 cm.主侧蔓均能结瓜,主蔓第7~8节着生第一雌花,雌花节率72.8%,连续结瓜能力较强;瓜皮绿色附深绿细直条纹,瓜条长圆筒形,商品瓜长47.4 cm,横径3.75 cm,单瓜重282.3g;果肉白绿色、较致密,口感较糯带清香,品质佳,VC含量高.抗霜霉病、中抗病毒病,高抗枯萎病.产量可达82 500 kg/hm2以上.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相似文献   
449.
甬优12对N、P、K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甬优12对N、P、K养分的需求规律和互作机制,明确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充分发挥甬优12的增产潜力,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其N、P、K养分需求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施用N、P、K后一般可增产20%以上,对N、P、K养分需求呈幂次函数变化规律,并且N+P+K(M)整体维度需求量明显大于N、P、K单维度需求量之和,其数学模型分别为Y=-0.7744N2+18.565N+510.01(r=0.9634*),Y=3.0931P2-8.6161P+604.66(r=0.9999**),Y=-3.3975K2+35.733K+521.45(r=0.9841*);Y=-0.1239M2+8.4834M+489.36(r=0.8010**)。通过对上述模型和通用N、P、K比例分析,甬优12对N+P+K组合互作最佳需求量为34 kg/667 m2,即纯N 14 kg、P2O57 kg、K2O 13 kg,其超高产栽培应在整体维度最佳需求量模型的基础上,加大有机肥配套和微量营养的合理促成,以健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推动攻大穗、保多穗的超级栽培预期实现。  相似文献   
450.
掌叶覆盆子生物学特性及花粉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开花物候期及花粉生活力进行观察,并对其花粉的贮藏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掌叶覆盆子开花期为3月中旬,花期长19~20 d;每个花序有花1~3朵,其中80%以上为1朵;花瓣5瓣、白色、花冠直径4.60~4.98 cm。在25 ℃和5 ℃贮藏条件下花粉活力变化较为一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生活力呈快速下降趋势。贮藏温度较低时(-5 ℃以下)花粉的生活力下降缓慢。在25 ℃和5 ℃条件下保持掌叶覆盆子花粉活力大于40%可保存3 d,在-5 ℃条件下可保存15 d,在-18 ℃条件下可保存3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