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8篇
  11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通过种苗脱毒、水肥一体化、蔗叶生物处理还田、深耕深松等多项新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量,推动组培育苗和健康种苗脱毒等育种技术的应用,实现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系列等的繁育和产业化,同时探索甘蔗新品种研究与新品种种性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2.
研究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致细胞病变和RT-PCR等方法,成功从广西疑似病鸡的腔上囊组织中获得了8个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毒株,分离株可致攻毒鸡发病率100%,死亡率60%~90%;分子特征上,8个分离株VP2高变区在酶切位点和特征性氨基酸上均属于vvIBDV的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8个分离株之间在核苷酸和氨基酸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8%~99.1%和95.9%~99.3%,与其他参考vvIBDV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97.7%和92.5%~97.3%,而与常用疫苗株Bursine-2、B87(in),变异株GLS,经典强毒株的同源性仅有90%左右.遗传进化树上,8个分离株与国内外参考vvIBDV同处于一个大分支,与疫苗株和经典强毒株的距离较远,8个分离株与中国内地毒株SD1/97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表明,广西仍然存在vvIBDV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3.
在获取(CNKI)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关于“东盟”相关问题研究文献基础上,对“东盟”相关问题研究的关键词进行了统一形式、拆分、删除、增补等规范化的整理,通过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中间中心度分析及凝聚子类分析,发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贸易、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7个关键词相关的方向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中国、广西、海上丝绸之路3个关键词相关的方向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领域成为近3年爆发的热点。中间中心度分析揭示了研究热点的变化规律:中国-东盟、东盟国家、东盟、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自由贸易区等10个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一直处于大于零的状态,但其控制力和影响力在不同的时段强度不同;东盟贸易、东盟市场、服务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区域合作等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的变化,反映了一些热点形成、消散、分化的过程。凝聚子群分析识别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东盟合作及中国-东盟合作研究、东盟市场及东盟贸易研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等过去13年的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4.
改进YOLOv3网络提高甘蔗茎节实时动态识别效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推广甘蔗预切种良种、良法种植技术,结合甘蔗预切种智能横向切种机的开发,实现甘蔗切种装置对蔗种特征的连续、动态智能识别。该文通过甘蔗切种机黑箱部分内置的摄像机连续、动态采集整根甘蔗表面数据,采用改进的YOLOv3网络,建立智能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拍摄装置内部的摄像头对输入识别系统的整根甘蔗的茎节图像特征进行实时定位与识别,并比对识别信息,及时更新茎节数据,识别、标记出茎节位置,再经过数据处理得到实时的茎节信息,输送到多刀数控切割台进行实时切割。经过训练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及试验测试,模型对茎节的识别的准确率为96.89%,召回率为90.64%,识别平均精度为90.38%,平均识别时间为28.7 ms,与原始网络相比平均精确度提升2.26个百分点,准确率降低0.61个百分点,召回率提高2.33个百分点,识别时间缩短22.8 ms,实现了甘蔗蔗种的连续、实时动态识别,为甘蔗预切种智能横向切种机的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分析广西畜禽粪便资源现状及其污染风险,为广西治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畜禽粪便资源强度指数和畜禽粪便污染负荷指数估算2009—2016年广西畜禽粪便资源量,并测算广西畜禽粪便资源结构、区域分布和污染风险.[结果]广西畜禽粪便资源较丰富,2016年总量为6373.99万t,主要来源为生猪粪便和牛粪便.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呈倒U形变化,生猪粪便和牛粪便资源与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变化趋势相同,肉鸡粪便资源增幅最大,耕地粪便资源负荷逐年下降,由2009年的23.14 t/ha降至2016年的13.08 t/ha.广西畜禽粪便资源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其中生猪粪便资源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牛粪便资源集中在东北部,羊粪便和鸡粪便资源集中在东南部.广西畜禽粪便污染风险较小,主要来源为生猪粪便,占粪便污染总量的比例最大,为74.55%.东北部和南部粪便污染风险大于西部和北部.[建议]推广畜禽粪便减量无害技术,加大畜禽粪便资源化扶持力度,发展畜禽粪便资源开发市场,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6.
佳优1972是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利用自选优质三系不育系佳A与自选恢复系R1972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优质、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7.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4.00±1.00)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L1、L2、L3、L4和L5组),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86%、5.11%、7.67%、10.19%和13.02%的等氮实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L3组的FCR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对SGR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最适脂肪含量为6.82%。饲料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的蒸煮损失率、粗脂肪含量、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呈上升趋势,L5组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显著高于其余组,L5组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L1和L2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硬度、弹性、凝聚性和黏性呈下降趋势,且L1~L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L5组的总鲜味氨基酸(∑FAA)、丙氨酸(Ala)及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显著低于L1组(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的营养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饲料中脂肪的建议添加量为6.82%~10.19%。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筛选高效分泌纤维素酶的细菌,为纤维素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对通过筛选培养基从森林湿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的细菌,采用刚果红染色、革兰氏染色和生化特性及16S rDNA进行鉴定,并对菌株产酶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获得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L-30,该菌株在pH4.8、50℃条件下的酶活力为4.25 U/mL,经鉴定L-30为蜡样芽孢杆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L-30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温度为50℃,该条件下酶活力最高,达4.95 U/mL,该酶对CMC-Na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L-30菌株在最佳生长条件下,于接种后48 h即可达到产酶高峰,L-30菌株的产纤维素酶能力能稳定遗传.[结论]分离到的L-30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蜡样芽孢杆菌,其酶学性质好,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9.
研究松香的主要成分枞酸在磷钨酸季铵盐[π-C5H5N(CH2)15CH3]3PW12O40/H2O2催化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反应,考察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枞酸氧化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气质联用谱对氧化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和条件下,磷钨酸季铵盐能较好地催化过氧化氢对枞酸的氧化反应,枞酸的共轭双键已被破坏,枞酸氧化产物主要为脱氢枞酸、7-羟基-脱氢枞酸和7-羰基-脱氢枞酸;在本实验最佳的反应条件(枞酸5 mmol,催化剂0.084 g,30%H2O20.9 mL,温度30℃,反应时间5 h)下,枞酸的氧化转化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40.
以萜烯树脂、邻苯二酚为基本原料,在催化荆作用下合成萜烯邻苯二酚树脂;再将此树脂与生漆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萜烯邻苯二酚树脂-生漆共聚涂料,探讨了制备萜烯邻苯二酚树脂-生漆共聚涂料的工艺条件及各种性能,并测定了催化剂对共聚涂料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催化荆后缩短了萜烯邻苯二酚树脂-生漆共聚涂料的干燥时间,最佳条件下,反应时间可缩短3h.干燥时间可缩短24h,并改进了该涂料的膜附着力、硬度、厚度和耐汽油性等性能。讨论了萜烯邻苯二酚树脂与生漆的不同质量比和不同反应时间对此共聚涂料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生漆中的邻苯二酚和萜烯邻苯二酚树脂中的邻苯二酚都参与了聚合反应。得到最佳漆膜的条件为,用汽油作溶剂,按萜烯邻苯二酚树脂与生漆的质量比1:4,加入总溶质l%(质量分数)的催化荆,室温反应5.5h,涂膜后干燥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