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431篇
农学   25篇
  9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8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活动是联系每个村民的纽带,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对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塑造和谐人居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岭南水乡村落中,公共空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且由于受到城镇化的影响,一些传统公共空间及其承载的传统公共活动日渐式微。文章试图从分析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的现状及特点入手,解析岭南水乡公共空间的特征及现存的问题,结合聚龙村改造的实例,尝试探讨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空间优化措施,为岭南水乡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2.
袁霖  李敏 《广东园林》2015,(2):8-12
在认知粤东北传统客家乡村景观遗产分布、构成及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世界遗产杰出普世价值的评估标准,分析归纳了它作为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两千年中原文化南迁历史的活体见证;2)客家传统文化及民俗风貌的独特展示;3)岭南山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53.
54.
铁冬青幼苗对污染土壤中铅、镉的耐受、吸收和累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铁冬青Ilex rotunda在铅(Pb)、镉(Cd)污染土壤上生长的耐受性及其对Pb、Cd的吸收累积能力,为Pb、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单一Pb污染(500、1 000和1 500 mg·kg-1)和单一Cd污染(10、25和50 mg·kg-1)对铁冬青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养分及Pb或Cd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无污染土壤)相比,500 mg·kg-1的Pb处理显著增加铁冬青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500和1 000 mg·kg-1的Pb处理均显著增加地径和质量指数;1 500 mg·kg-1的Pb处理显著降低铁冬青生物量、质量指数和全株N累积量,抑制根系生长,但显著提高根、地上部P含量和地上部K含量;Pb污染处理均显著增加铁冬青全株Pb含量以及根、全株Pb累积量,1 500 mg·kg-1的Pb处理的铁冬青各部位及全株的Pb含量和累积量最大。与对照相比,单一Cd污染对铁冬青生长、根系形态、养分累积...  相似文献   
55.
在对日本森林疗养文献查询与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将日本森林疗养研究分为森林疗养效益实证研究、森林疗养基地研究及自然体验活动研究三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并将日本森林疗养的概念、研究内容与我国的森林康养进行比较,最后对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6.
为促进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在珠三角地区生态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采用样方调查法,于2016-2017年在广州市和台山市3个黄牛木天然林集中分布区布设样地,通过绘制种群空间分布点位置图,结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度指标,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聚集程度,从而揭示黄牛木种群的空间分布特性、生长动态及演替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植物种类共有122种,隶属49科96属,样地群落丰富度表现为石花山样地>茶山样地>白云山样地,群落植被分层明显,各层的种数表现为灌木层(41种)>乔木层(40种)>草本层(29种)>层间植物(12种);(2)不同调查样地,黄牛木种群均表现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为白云山样地>茶山样地>石花山样地;(3)不同地形条件,黄牛木种群对坡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聚集程度表现为阴坡优于阳坡;(4)不同发育阶段,黄牛木种群从幼树至老树的时间序列上,其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从聚集至均匀至随机,随着发育程度的增加,种群具有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58.
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背景下,南粤古驿道与文化旅游已成为发展重点和热点,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对推动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古驿道与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及融合发展交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广州钱岗古道为研究对象,针对古道沿线资源和保护发展困境,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提出拓展多元需求的研学群体、打造空间复合的研学旅游基地、完善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发展古驿道“文化+旅游”产业链、复原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营造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游线 6 个方面的古驿道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9.
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是社会记忆传承的重要途径,承载了乡村生活、生产、文化实践等社会记忆活动。社会记忆视角乡村民俗文化景观营造研究对增强乡村文化的地方认同,维系良好的乡土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粤北地区连州市保安村为例,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从山水记忆、建筑记忆、民俗记忆 3 方面分析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特质。随着社会的变迁,保安村面临山水记忆意象片段化、建筑记忆空间特色趋同化、民俗记忆传承面临危机等问题。据此,提出以保安村社会记忆载体形成“营造、传承、促进”的内生机制,构建生态记忆、生活记忆和生长记忆的社会记忆体系,营造特色化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0.
2020 年广州市将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纳入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当中,全面推动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园的空间利用得到了更多关注。在全面分析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数量、规模、分布及产业定位等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村级工业园空间利用方面的三大问题:建筑通达性差、空间粗放利用、建筑立面破败。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村园建设的自发性致使村园功能割裂,利益导向下的公共空间缺失,建设时序混乱使得设计风格迥异等。最后以海珠同创汇、天河沐陂科贸园为研究对象,提出连通内外空间系统,整顿园区室外环境,升级园区建筑立面的村级工业园空间利用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