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6篇
农学   47篇
  16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21.
苍术白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苍术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苍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最适pH值为6.00,病原菌均能很好地利用供试的各种碳源;以尿素、NH4Cl和(NH4)2SO4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以甲硫氨酸和Ca(NO3)2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低;10%世高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提高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方法]以粉秀唐菖蒲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唐菖蒲寿命、观赏值、水分平衡值、鲜重变化率、花青素含量、花瓣质膜相对透性等指标的观测,探讨了B9和6-苄基嘌呤(6-BA)的不同组合对唐菖蒲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切花的瓶插寿命均明显长于CK,而添加6-BA和B9的处理其瓶插寿命与母液相比有较明显的延长。6-BA与B9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6-BA在增加唐菖蒲切花鲜重,改善切花体内的水分状况等方面的作用效果比B9要好。各保鲜剂处理均可抑制植物体内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的产生,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各处理花青素含量随瓶插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综合考虑,以4%蔗糖+300mg/L8-羟基喹啉+150mg/L硼酸+20mg/L6-BA+200mg/LB9的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达到22d。  相似文献   
23.
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以确定其花粉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不能分化形成花粉囊。S43A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发生在小孢子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败育的特点为小孢子细胞质液泡化,逐渐变形解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G022A不育系的花药在小孢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的退化解体;有些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还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并伴随着绒毡层细胞的畸形化、异常生长等现象。  相似文献   
24.
以强筋型小麦郑麦9023、中筋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碳水化合物、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的蔗糖含量均随灌浆进行呈降低趋势,葡萄糖含量在灌浆前期亦呈逐渐降低趋势。郑麦9023以花后6 d籽粒果糖含量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豫麦50和温麦4号籽粒的果糖含量亦在花后6 d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至花后24 d时略有升高,而后又迅速降低。郑麦9023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6和18 d,且第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2个;而豫麦50和温麦4号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花后12 d。随着灌浆的进行,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豫麦50明显高于郑麦9023和温麦4号。不同类型小麦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3类小麦AGPP活性的峰值均出现在花后18 d,UGPP和SSS活性的峰值,温麦4号分别出现在花后12和18 d,豫麦50和郑麦9023则分别出现在花后18和12 d。  相似文献   
25.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多杀菌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多杀菌素。通过树脂选型,筛选出XAD-4作为多杀菌素提取的吸附剂;吸附最适pH值为11.0,流速为1/6(1/min),加入2%氯化钠;采用丙酮梯度解吸,总收率达64.7%。  相似文献   
26.
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湖北钟祥的水稻高产田为例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结实率>单位面积穴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平均每穴有效穗数,说明在当地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结实率及单位面积穴数对产量贡献较大,因此,在提高结实率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7.
从石河子地区西瓜叶片上分离获得1株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燕麦嗜酸菌属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 subsp.citrulli)有显著拮抗作用的酵母菌0732-1,对该菌株形态学观察、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结合ITS-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0732-1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anomala Kurtzman),首次证明了P.anomala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生防作用。  相似文献   
28.
农作物孢囊线虫病害(crop cyst nematode diseases)近年来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病害,鉴于国内部分有关学术论著与文献中, 对“cyst nematode ” 的中译名写法有歧义,作者通过文献的阐述与论证,认为“cyst nematode”的中译名称应该为“孢囊线虫”,而不用“胞囊线虫”,以免引起混乱。  相似文献   
29.
本文研究了由新的抗虫材料‘中9A 07/WH1462’与控氮、晒田和天敌保护等措施有机结合的环境友好集成技术体系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在未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使稻飞虱等害虫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较好地保护了天敌,使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得到一定优化。集成技术稻田的害虫所占比例比对照田降低了57.6%,其天敌所占比例比对照田增加了19.6%,同时集成技术稻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田增加了10.9%。  相似文献   
30.
吴金平  郑芳圆 《植物保护》2011,37(6):172-176
草莓褐色轮斑病近年越来越严重,尤其在草莓育苗阶段。从草莓发病叶片、匍匐茎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物学特性研究、ITS序列分析以及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Sphaeronaemella fragariae。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5~28 ℃;适宜pH为6;在供试的几种碳、氮源中,最适的碳源是蔗糖,最适的氮源是酵母浸出液。在供试的9种药剂中,以咪鲜胺1 000倍液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