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篇
  69篇
综合类   206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01.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钾吸收与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长2、3、4、5、7年紫花苜蓿为试验对象,对紫花苜蓿钾的吸收、积累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全株钾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先降后升,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紫花苜蓿各器官的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生殖器官茎叶,叶中钾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先降后升,茎中钾含量则持续降低;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植株体内钾积累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植株体内钾的积累量总体上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中钾的分配比例不断下降,生殖器官中钾的分配比例持续上升,茎中钾的分配比例呈波动变化,成熟期茎、叶、生殖器官钾的积累量比例接近6∶1∶3。  相似文献   
102.
大麦植株干物质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建立大麦产量品质形成预测模型奠定基础,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氮肥处理大麦干物质分配和转移的变化过程,建立大麦植株干物质分配动态模型.模型采用Richards方程描述大麦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动态变化,引入叶片潜在分配指数、茎鞘潜在分配指数、籽粒潜在分配指数3个品种遗传参数反映不同品种在器官间的干物质分配差异;采用两段Richards方程来描述大麦茎鞘在灌浆期前后的干物质分配动态,较好地解决了两段方程的衔接问题;运用氮素影响因子来校正不同氮素水平对大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引入潜在临界含氮量和潜在最小含氮量2个品种遗传参数来表达氮素对不同品种干物质分配影响的差异.利用不同品种、氮肥、播期和种植地域试验数据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大麦干物质在叶片、茎鞘、穗和籽粒间分配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绝对预测误差为0.001~0.252 kg·m-4,RMSE为0.007~0.186 kg·m-2,精度良好.模型体现出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3.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龄、3龄、4龄、5龄和7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磷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先降低后略有升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成熟期的磷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叶生殖器官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磷的积累量持续增加,积累速率先升后降。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成熟期各器官磷的分配比例平均为:茎(64.7%)生殖器官(23.7%)叶(11.6%)。紫花苜蓿茎中磷的分配比例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则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殖器官中磷的分配比例以2龄紫花苜蓿最高,7龄紫花苜蓿最低。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了解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的化感潜力,试验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0%、75%、100%)的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梯牧草(Phleum pratense)及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种子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影响。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根芽比有显著影响;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梯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影响不大,但对根芽比影响显著(P〈0.05);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冰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根芽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100%水浸提液浓度下发芽率仅为18.6%,比对照组低56.8%,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7%、3.24,比对照组分别低39.3%、8.94。  相似文献   
106.
孙德智  韩晓日  彭靖  范富  张庆国 《核农学报》2016,(12):2451-2459
为探讨外源NO缓解番茄幼苗次生盐渍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以秦丰保冠番茄幼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喷施NO供体硝普钠(SNP)对80 mmol·L-1Ca(NO_3)_2胁迫下番茄幼苗PSII光化学效率、激发能分配和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NP有效缓解了Ca(NO_3)_2胁迫对PSII的损伤,使第15天番茄幼苗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天线转化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P)及吸收光能用于进行光化学反应(P)和非光化学耗散(Ex)的份额分别较胁迫处理显著提高了4.93%、39.31%、92.84%、39.00%、92.83%和10.33%;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和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分别较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7.20%、13.22%、43.09%和24.70%。综上,外源NO能通过改善PSII光化学活性和增强PSII反应中心的非光化学耗散减轻Ca(NO_3)_2胁迫造成的光抑制,进而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盐能力。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外源NO缓解蔬菜设施生产的次生盐渍障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山27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农户模式(目标产量11.25 t.hm-2,以NH表示)、高产模式(目标产量12.75.thm-2,以GC表示)和再高产模式(目标产量14.25 t.hm-2,以ZGC1、ZGC2表示,ZGC1和ZGC2密度相同,施肥时期不同)下春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进行描述,2个品种籽粒的终级生长量,除先玉335中下部籽粒外均表现为NH>GC>ZGC1>ZGC2。2个品种起始生长势均表现为NH>GC>ZGC,其中,金山27表现为ZGC1>ZGC2,先玉335则为ZGC2>ZGC1。4种栽培模式下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NH>GC>ZGC2>ZGC1,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均以NH最快,ZGC2最慢;有效灌浆期总体上表现为ZGC1>ZGC2>NH>GC。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大小,在灌浆不同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灌浆渐增期和快增期均表现为NH>GC>ZGC,而灌浆缓增期则表现为ZGC>NH>GC。灌浆快增期积累的干物质量对产量的贡献率为ZGC2>ZGC1>GC>NH。脱水速率前期表现为NH>GC>ZGC1>ZGC2,授粉后32~60 d的脱水速率为ZGC2>ZGC1>GC>NH,且模式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8.
为充分合理利用有效微生物群(EM),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EM对玉米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M对玉米出苗率有显著影响,EM70处理出苗率最高为87.33%,EM10处理出苗率最低为76.45%;EM对玉米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浓度EM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EM70处理产量最高为11 225kg.hm-2,比对照增产12.47%,EM100产量最低为10 340kg.hm-2,比对照增产3.61%。  相似文献   
109.
安立伟 《现代园艺》2013,(20):168-168
本文从屋顶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屋顶绿化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两个方面研究了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及配置方式,简要阐述了多种屋顶绿化植物在屋顶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城市绿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京科968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等特点,自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开始大面积推广以来,逐步取代郑单958成为通辽市玉米种植主导品种。从品种特性、种植效益、推广方式等方面就京科968在通辽市成功推广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京科968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