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1篇
  1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5种蒿属沙生半灌木种子萌发耐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la)、黑沙蒿(A.ordosica)、乌丹蒿(A.wudanica)、差不嘎蒿(A.halodendron)、褐沙蒿(A.intramongolica)种子萌发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5种植物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发芽势、抗旱指数均降低。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5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为乌丹蒿>差不嘎蒿>黑沙蒿>褐沙蒿>白沙蒿。  相似文献   
62.
研究不同贮藏条件(20℃室温、4℃冷藏、-20℃冷冻和野外土壤埋藏)和时间(3,6,12个月)对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植物(沙冬青、四合木、长叶红砂、蒙古扁桃及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和条件对长叶红砂和蒙古扁桃的种子生活力没有显著影响,12个月后的生活力仍达90%以上;霸王、沙冬青和四合木种子的生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贮藏条件和时间对长叶红砂和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也不显著;贮藏条件对四合木和霸王的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显著,而贮藏时间对其萌发率影响极显著;贮藏条件和贮存时间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均极显著.种子贮藏和萌发的特点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利用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氮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干扰,草原退化日趋严重。文中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利用强度下土壤中4类氮素转化菌,以及土壤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强度。结果表明,轻牧区土壤中4类氮素转化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也显著加强了土壤中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壤的氮循环;重度利用则导致草原土壤中氮素...  相似文献   
64.
利用强度对草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研究了不同利用强度对羊草草原土壤中几种主要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放牧有利于土壤中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增加,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会抑制其活性的增加.不同强度的放牧均导致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轻度放牧使草原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增加,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抑制全磷和速效氮含...  相似文献   
65.
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室根箱装置获得玉米生长室(S1)、根际土(S2)、非根际土(S3)3个不同根区土壤,研究了转基因玉米Bt1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玉米播种后40,50和60 d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播种后40 d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与非转基因亲本玉米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升高;播种后50 ...  相似文献   
66.
采用葡萄(Vitis vinifera)园行间单播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草地雀麦和野牛草混播3种人工种草方法,以清耕裸露地和自然生草地为对照,分析人工植草对葡萄园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筛选果草间作的适宜草种。结果表明,人工植草可以快速增加葡萄园行间地上生物量,提高植被覆盖度和地表粗糙度。其中,野牛草播种3个月后,地表覆盖度可达88.5%,当年地上生物量达到4 016.2 kg·hm-2,地表粗糙度较裸露地增加2.4倍以上,同时提高葡萄坐果前和采收后土壤温度,减弱近地表气温与空气湿度剧烈变化,稳定葡萄园微环境小气候,且不同生态草中野牛草表现突出;生态草种植还可以改善葡萄园土壤水分状况,调节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分布格局,增加0~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和减少20 cm以下土层含水量;野牛草和草地雀麦种植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减少耕作层速效磷含量,混播后还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利于果实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67.
根据转基因抗虫棉花35S启动子与Cry1A(c)基因以及35S启动子与nptⅡ基因之间的构建特异性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采集于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50d和60d)的不同根区(根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35S-Cry1A和35S-nptⅡ片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10个拷贝数的外源重组DNA片段,定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达到0.998以上,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同一生长时期不同根区土壤中35S-Cry1A和35S-nptⅡ片段拷贝数变化情况均为根表土〉根际土〉非根际土,即转基因抗虫棉花重组DNA片段主要分布于根表土壤中,其次为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在60d生长期内,土壤中35S-Cry1A和35S-nptⅡ片段的拷贝数随生长时期的推进均呈现上升趋势,其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土壤中35S-nptⅡ片段拷贝数均高于同一生长时期相应根区中35S-Cry1A片段的拷贝数。转基因抗虫棉花对环境可能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8.
在臭柏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总的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在进展演替阶段呈上升趋势,逆行演替阶段逐渐下降。0~5 cm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变化不明显,上层5~30 cm的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深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从土壤剖面来讲,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在逐渐的下降。随着进展演替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砂粒含量趋于减少、粉粒和粘粒增多、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C/N下降,逆行演替阶段与其相反;臭柏群落的演替对有机质积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50cm土层内;物种丰富度、盖度与土壤粘粒、C、N、K、P呈正相关。由此可见,臭柏群落进展演替的系统内容与基质的改造和土壤发育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彼此影响,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69.
不同干扰生境中荒漠小灌木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荒漠小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种群在不同扰动下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8条随机引物对红砂6个种群的12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10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9个。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为96.86%,显示了不同生境中红砂种群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0.500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0.3307)和基因分化系数(Gst=0.1952)揭示了红砂种群遗传变异多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则较小。聚类分析表明:红砂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特性和不同干扰生境有关,与生态因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准格尔露天矿区复垦过程中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鄂尔多斯准格尔露天煤矿复垦过程中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运用分子生物学PCR-DGGE技术对土壤真菌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煤矿复垦区的土壤真菌比较丰富,包括子囊菌门、球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未分类菌4个类群,其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最主要的真菌类群,占到总数的86.4%;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检测土壤微生物的有效手段,在37个测序序列中,检测到不可培养真菌10个,占到真菌总数的27%;不同复垦阶段的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在种植豆科-禾本科牧草的复垦土壤中,除在每个复垦时间均出现少量的共有菌外,大多数的条带以及乔灌草类型下的全部条带表现是无规律的,说明真菌种类是随复垦时间的不同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很复杂;从多样性指数方面来看,除了1993年复垦样地多样性比较低外,1992-2003年间的各复垦样地中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