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30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40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近年来,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虾肝肠胞虫18S r RNA保守区域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EHP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建立的方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灵敏度是巢式PCR的10倍。特异性试验表明:检测其他常见病原均为阴性,特异性好;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重复性良好;对临床样品检测,与巢式PCR的符合率为97.81%。使用该方法对中山市、江门市和珠海市珠三角部分地区南美白对虾开展EHP流行病学调查,其中虾苗检出率为10.75%,成虾检出率为54.07%,部分区域检出率较高,要防范爆发风险。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2.
随着养鹅业不断走向规模化、交通物流加速和养鹅环境污染,鹅的各种疾病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找到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的对策,是养鹅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当前鹅主要流行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概述,并提出相关防控措施,希望能为鹅病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23.
为建立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zootic nasal tumor virus of goats,ENTV-2)快速检测方法,根据ENTV-2 env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与临床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在重组质粒浓度为1.019×109—1.019×102copies/μL时,相关系数R2为0.998,Ct值和重组质粒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相关的其他5种羊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度为10.19 copies/μL,组间和组内的变异系数均在1.5%内。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常规RT-PCR对20份临床样品进行对比检测,两种方法的ENTV-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12/20)和30%(6/20),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70%(14/2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ENTV-2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24.
于2013—2021年1、4、7、10月,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设置2个采样区,各3个采样点,调查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并初步评估水体受扰动状况。结果表明: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共鉴定出171种浮游动物(含9类浮游幼虫),其中一区鉴定出156种,二区鉴定出116种;浮游动物分属于8个类群,主要优势类群为轮虫(57种)、桡足类(48种)和纤毛虫(33种);一区浮游动物丰度为6.00~240.33 ind/L,平均为(59.27±58.39) ind/L,二区浮游动物丰度为3.00~62.58 ind/L,平均为(19.20±16.82) ind/L;一区和二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区域差异显著,一区物种数和丰度显著大于二区的,一区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显著小于二区的,一区浮游动物丰度年际变化波动大于二区的,可见一区环境较二区更加敏感,一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2013—2016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轮虫(污染指示种),2017—2021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桡足类(非污染指示种),更替率为100%,除一区2017—2021年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小于2013—2016年的外,两区域其余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13—2016年的,说明保护区水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25.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高度 传染性、致死性疾病,是公认对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自 1810 年首次报告 CSF 疫情至今,CSF 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持续威胁着全球猪肉生产和人类的食品安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 CSF 列 为最重要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现阶段 CSF 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有死亡率很 高的急性型或死亡率变化不定的亚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及持续感染型等,且常与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目前, 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防控 CSF 的主要手段, CSFV 抗原 / 抗体试验室诊断和临 床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 CSF 防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 CSFV 抗原 / 抗体检测技术和新型疫苗被开发和批准使用。综述 CSFV 抗原和抗体检测技术、CSFV 减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开发进展等,以期为更好地防控 CSF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6.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7.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以流产、生殖器官炎症、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慢性人兽共患病,主要危害人和动物的生殖健康,侵害多个组织器官,不易治愈,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各省份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而及时准确地诊断对预防和控制布氏杆菌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分子分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8.
陈莹  孙艳梅  周玉  赵云翔 《猪业科学》2022,39(5):107-109
近几年非洲猪瘟的入侵导致我国生猪存栏的大幅度减少,因此,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行业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29.
基因组选择作为我国种猪遗传评估的一项实用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家和区域种猪基因组联合育种平台相继建立,作为该技术落地应用的技术支撑。在企业层面,需要根据自身育种工作基础和育种目标等情况,合理制定本企业的种猪基因组选育方案,利用好种猪基因组育种平台,通过该技术的落地应用来加速育种进展,更快更好地达到既定的育种目标。本文根据基因组选择技术基本原理和种猪育种的特殊情况,对集团化种猪企业基因组选择技术方案制定关键环节进行总结;此外,基于杜洛克种猪群体数据,系统分析了基因组早期选择的准确性和种猪选留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组早期选择,断奶时提前阉割排名靠后的45%小公猪的情况下,依然能准确选出top5%和top10%的优秀公猪,表明可以通过基因组早期选择,同时达到准确选出优秀公猪和降低测定量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30.
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是现在生猪养殖场在普遍使用的断奶技术。仔猪早期断奶对于生猪养殖的意义重大,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加快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成活率,大大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仔猪的早期断奶优势固然很多,但同时又对仔猪的早期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早期断奶仔猪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消化器官发育还未完全,免疫功能不成熟。仔猪的营养来源发生改变,会使仔猪发生强烈应激导致仔猪的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的下降,免疫力降低,导致一系列的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屏障的破坏,活性氧含量的增加,诱发炎症等,形成仔猪的断奶应激综合征,从而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造成饲料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