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6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41.
基于数值模拟的土壤水渗漏对降雨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土壤水渗漏对不同降雨条件的响应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降雨情景下土壤水渗漏量的变化,并与实际降雨条件下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水的渗漏率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在保持总降雨量不变的前提下,低频率但高强度的降雨条件下土壤水渗漏总量明显高于高频率但低强度的降雨条件下的土壤水渗漏总量.土壤水瞬时下渗率与前期降雨事件有关,短时间内多次出现的降雨事件显著增大土壤水的下渗率.本研究可为减少土壤营养物质流失以及制定合理的农田水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2.
基于SWAT的西苕溪流域降雨一径流关系及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WAT模型为工具,对太湖西苕溪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采用1988—2001年范家村水文站逐日、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效率系数均大于0.88,径流相对误差均小于4%。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水量平衡。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西苕溪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不明显;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年际分布不均匀;受降雨影响,雨季月径流量和洪峰值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水量平衡分析表明,河道径流、蒸散发、地下水补给量分别占降雨量的54.1%,45.8%,17.3%。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固城湖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等渔业生物资源的现状调查和历史资料对比,探讨了固城湖当前渔业生物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固城湖7月绿藻、蓝藻为优势种,4月时绿藻、硅藻为优势种,群落生物量急剧上升,生物群落趋于小型化。浮游动物群落枝角类以长额象鼻溞、短尾秀体溞、诺氏僧帽溞、蚤状溞为优势种,桡足类除了无节幼体与桡足幼体,以跨立小剑水蚤、中华窄腹剑水蚤为优势种,种类组成显示固城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底栖动物近年来腹足类种类数量减少,寡毛类和摇蚊幼虫种类和生物量上升。高等水生植物锐减厉害,仅发现少许的菹草和苦草分布,生物量较少。研究结果为加强固城湖生物资源的适度利用和环境资源的合理保护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为揭示水生植物分解过程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选取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以及漂浮植物浮萍(Lemna minor),分别置于温室(处理组A、B)和池塘中(处理组B),实验周期为5周,每隔1周随机从各重复组中取1份样品,测定干物质重和总氮(TN)、总碳(TC)、总磷(TP)含量,分析其残存干物质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3种植物的C/N为7.43~10.06,低于全球水平22.5,C/P为43.09~91.77,明显高于全球水平23.2,说明同一种植物在相同的同化C能力前提下,对N的利用效率较高,对P的利用率较低;N/P为4.71~9.24,小于14,说明植物主要受N的限制。沉水植物苦草和马来眼子菜的C/N在温室和自然条件下规律一致,而漂浮植物浮萍则变化较大,说明沉水植物分解C和N的速率一致且不受环境影响,而漂浮植物浮萍分解C和N受环境影响较大;苦草和浮萍残存干物质C/N在开始有一个快速增长期,说明这2种植物N的释放速率超过C;3种植物残存干物质的C/P和N/P都在第1周快速增长且各处理变化较大,说明3种植物P分解速率都在1周内超过C和N,且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将对水生态修复过程中是否移除残存水生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2010年9月19~21日,对江苏南京紫霞湖(水深8.5m)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昼夜垂直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奥氏秀体溞(Diaphanosoma orghidani)、象鼻溞(Bosmina sp.)、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中华原镖水蚤(Eodiapotomus sinensis)成体均表现出昼夜迁移现象,中华原镖水蚤幼体和无节幼体无明显昼夜迁移。紫霞湖的温度、溶解氧和叶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微囊藻水华爆发对沉积物中细菌的影响,加强对富营养化湖泊细菌生态分布和环境调控原理的认识,选取太湖竺山湾沉积物柱状样,经添加高浓度微囊藻培养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方法,分析细菌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微囊藻水华叠加对于沉积物剖面表层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很小,对沉积物中细菌垂直分布的影响不大,仅在7~9cm深度之间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7.
植物是水生态功能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目前,大多学者在水流阻力、流动结构等方面对刚性植物做了大量研究,有较丰富的成果,但不同柔韧度的植物对通过其的水流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文章比较全面的总结柔性植物对水流特性的影响,从水流阻力、流动结构及紊动特性等方面回顾总结了当前含柔性植物水流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探讨了当前含柔性植物水生态功能系统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8.
河流反硝化过程及其在河流氮循环与氮去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流作为重要的氮汇,其氮循环对整个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影响、水体氮污染的改善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助于理解反硝化过程中控制反硝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因子,以利于增加反硝化最终产物氮气的释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释放,从而加强对河流氮输送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管理,就河流反硝化的如下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第一,河流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河流反硝化对河流氮负荷变化的响应机制;第三,河流系统的水文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反硝化的影响,换言之,河流反硝化与河流水力学滞留时间及河流氮负荷的关系;第四,从生态系统尺度上讲,与陆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系统单位面积的反硝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河流系统总的反硝化通量所占比例;第五,河流反硝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9.
针对饱和—非饱和条件下土壤水的垂向下渗,分别用半经验计算公式和全物理基础的HYDRUS模型模拟了不同降雨情景下的土壤水渗漏量,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反映出土壤水渗漏率与降雨强度的相关性,降雨强度和降雨总量的增加引起土壤水渗漏总量的增加。在较小雨强条件下,公式计算土壤水渗漏总量稍大于HYDRUS模型计算,雨强较大时则相反。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在渗漏率峰值的出现时间和土层底部初始出流时间上存在差异。当土层厚度减小时,半经验解析式的计算精度有所提高,在使用该解析式时,建议对土壤层分层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0.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底物,也是构成植物生境的一种环境因子。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将会不可避免的呈升高趋势。这种趋势将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物产量产生影响,最终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增多。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生物量的变化、生理生化机制、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微生物等受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CO2的浓度升高会增加植物的根系面积、增加叶片的厚度、促进根系分泌物的释放,改变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也可能会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