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王孝宏  董洁霜 《森林工程》2014,30(5):154-156
基于非集计理论的思路,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公交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对数据的样本量需求小,可以分析出公交特征、个体出行特征和个体特性等因素的变化对公交出行行为的影响。最后采用苍南县城乡公交规划中的数据,通过此种方法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SPSS对分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影响因素与公交分担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文章中使用的方法与结论可以为公交系统规划、方案评价、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2.
张国浩  严凌 《森林工程》2014,(6):98-103
为定量描述同向双车道中一条车道上前导车的横向偏移以及相邻车道行车状况对跟驰车的影响,建立考虑横向偏移和超车可能性的跟车模型.对不同行驶情况下超车可能性系数进行分类讨论和量化.通过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在开放性的边界条件下对不同参数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车流密度较小车速较大时,横向偏移系数越大超车可能性越大,对车流疏通有促进作用,反之,在车流密度较大车速较慢时,会加剧堵塞发生.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也能较客观反映现实中同向双车道上跟车状态.  相似文献   
113.
胡凯  马晓旦 《森林工程》2014,(6):133-136
为了大力促进公交发展,在考虑让居民公交出行更加快捷舒适,尽可能缩短乘客公交出行时间等可以增加公交客流吸引量的条件下,建立合适公交站距模型,得到在乘客出行时间最短的条件下公交专用道各站台的合适位置.本文基于公交专用道的堵车延误忽略不计的条件下结合居民公交出行快捷这一吸引点,建立关于乘客公交出行时间最短的有效模型.并且根据实际公交专用道的各项相关因素验证模型的精确性,进一步改善模型各项相关系数,结合公交专用道首末站的选址条件和最佳间距模型算法确定公交专用道的最佳站距.但是不同路面条件下和不同的客流特征对最佳站距影响不同,要建立最佳公交站台选址需结合实际的道路条件和客流特征.  相似文献   
1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13-115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数据波动性较大,采用普通灰色预测模型很难准确地进行准确地预测,因此提出了基于初值修正的改进GM(1,1)模型。首先介绍了初值修正的改进GM(1,1)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步骤;接着结合2007~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建立预测模型,并用2012年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为优,因此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便于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宏观调控。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是可行的,为相关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我国近些年来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的现状,分析指出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流通主体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传统长渠道流通方式下物流成本过大,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还很落后,信息化、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物流过程增值能力较差等,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6.
农村经济增长会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1983—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约为0.3,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按照区域影响强度可将我国农村细分为六大类型,依此类型进行区域调节,有利于缩小我国农村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环境在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具体机制及作用,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17年的农业相关数据,包括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研发支出强度、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等9个维度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路径机理.[结果]我国整体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表现为西部地区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作用呈显著正向效应,东部地区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作用呈显著负向效应.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影响效果显著,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影响不显著,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效果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可调节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且调节作用在西部地区作用显著,其他地区不显著;整体创新环境可调节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调节作用均为负向,且仅在西部地区的作用显著.[建议]调整政府农业科技研发支出的空间结构,根据产业结构和产业特点分配研发支出;根据区域产业特征制定相应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企业认定资格体系;建立独立的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市场,通过成立国立技术收储公司盘活市场.  相似文献   
118.
以对沪深两市波动性指标的解构分析为基础,给出了基于GRACH模型、Granger模型的综合运用,同时引入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机制的均衡分析方法,对沪深两市的波动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模型检验,系统性揭示了沪深两市波动性的关键特征和沪深两市波动互相影响的因果规律,为基于沪深两市金融资产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为了估计分形布朗运动参数, 作者修改了MMLE算法. 在仿真中, 和修改的MMLE算法相比较, 算法达到了更高的精度, 并以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为指标说明了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强调以人为本,而就业是保障人们生存的基本途径,所以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就尤为重要。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实质的理解,构建了完善的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湖北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结合其就业水平,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将新型城镇化和就业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新型城镇化和就业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