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42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摸清线状匍匐茎藨草田间发生消长动态和分布型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茬口模式、翻耕深度等农艺措施对线状匍匐茎藨草出苗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线状匍匐茎藨草在水稻播种后即出苗,3个月内持续快速增长,每周平均增加391.57株/m~2;线状匍匐茎藨草在田间呈集群分布;与水稻-麦子-水稻茬口相比,西瓜-麦子-水稻茬口可减少线状匍匐茎藤草发生量85%以上;线状匍匐茎藨草随土层翻耕深度的增加发生数量逐渐减少,使用农机具田间翻耕深度14~16 cm较浅耕(8~10 cm)可减少线状匍匐茎藨草发生量64.4%.  相似文献   
82.
张穗  杨晓  温广月  马汇泉 《植物保护》2016,42(5):242-245
通过对植物香料产物对甲氧基肉桂醛的抗真菌活性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对鞭毛菌亚门卵菌纲、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草莓褐色轮斑病菌(Phomopsis obscurans)、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具有高效、广谱的特性;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其对黄瓜霜霉病和水稻纹枯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这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84.
无土栽培营养液废液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无土栽培营养液废液的几个处理阶段归纳了紫外线、臭氧、加热、沙滤和综合灭菌等多种营养液废液灭菌方法;活性炭和纳米TiO2催化2种植物自毒物质去除方法以去除植物自身所排出的有机酸等毒性物质;几种温度、养分等在线监测和调配装置;以及植物营养梯级吸收利用、鱼菜共生水产养殖的后续利用方法,最后对营养液废液利用的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今后有效利用无土栽培营养液废液研究提供参考,减少营养液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5.
马唐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温度、土壤含水量、水层和土层深度对马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唐最适萌发温度为25-35℃,最低萌发温度为10-15℃,最高萌发温度为40~45℃;马唐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40%,土壤含水量低于10%、大于50%时,萌发率显著降低;水层对马唐影响较大,水层处理可显著降低马唐的出苗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马唐出苗率逐渐降低,土层深度〉7cm则马唐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86.
选取幼龄杨树纯林和混交林两种生境,研究其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生境的节肢动物群落数量与丰富度差异明显,混交林丰富度高于纯林,但害虫个体数量少于纯林.节肢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各月份间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但混交林中群落均匀度、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多数月份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87.
调查分析了2000-2005年崇明县种植业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并结合崇明岛的气候、农业生产及地域等特点,探讨了农用化学品使用对崇明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为把崇明建设成生态岛,提出了农用化学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8.
为了明确恶性杂草野燕麦的萌发特性和化学防除技术,采用培养皿与盆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光照、水势、盐胁迫、pH、土层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评价麦田常用除草剂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野燕麦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15~20℃。对光周期不敏感,全黑、全光照条件下均可正常萌发。当水势为-0.2~0 MPa时,发芽率可达80%左右,当水势降低至-0.8 MPa时,不能萌发。覆盖2~15cm的土层均可萌发,其中2~10cm土层中发芽率最高。适宜pH范围较广,在pH 5~9范围内,发芽率大于70%。耐盐胁迫能力较强,NaCl浓度160mmol/L时,发芽率大于50%。除草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啶磺草胺对4~6叶期野燕麦均有较好防效,供试药剂防效高低排序为: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啶磺草胺异丙隆。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防治辣椒上桃蚜的防治条件及综合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异色瓢虫不同释放密度和释放次数对桃蚜及烟粉虱种群动态、辣椒生长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高密度(0.31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桃蚜种群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低密度(0.25卡/m~2)释放3次和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效果次之,而低密度(0.25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差;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而瓢虫高密度释放(处理Ⅱ)和低密度释放3次(处理Ⅲ)仍维持较高的防效,分别为90.04%和85.29%,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组;释放瓢虫的3个处理组的烟粉虱种群密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显著低于药剂处理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和药剂处理组的植株生长势较好,叶片数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辣椒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椒上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将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该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本文通过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ELISA(ID-ELISA)、免疫捕获PCR(IC-RT-PCR)、Western blot及dot-ELISA的MYSV检测方法,以上各种方法均能特异的检测MYSV。检测结果表明:ID-ELISA方法检测效价大于1∶6 400;Western blot检测灵敏度达到1∶320(W/V,g·mL-1);Dot-ELISA检测灵敏度达到1∶80(W/V,g·mL-1),且用牙签等非实验室工具便能检测该病毒,能高效地应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