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引进W·默科特晚熟杂柑品种在梅州市进行示范种植,介绍其引种表现,并总结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定植、肥水管理、疏花疏果、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本文介绍了柑橘黄龙病的发生症状,分析了检测方法,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柑橘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干燥工序最为显著,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均在"动态失水"和"一炒"两个工序中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二炒"后茶多酚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减少;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变化同茶多酚一致;酯型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EGCG在酯型儿茶素中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动态失水"工序后,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增加,EGCG所占酯型儿茶素比例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罗氏沼虾稻田种养模式少、技术不规范、养殖造数少、生产效益低、成虾品质差等突出问题,通过生产试验,研究总结了“两稻三虾”新型稻虾种养模式,主要包括田间环境选择、沟田工程建设、设施设备安装、水草种植管理、水稻栽种与日常管理、罗氏沼虾投放和养殖管理等技术措施,在广东梅州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探索开发与示范推广稻虾模式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及座谈的形式对梅州市蔬菜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探明广东茶园春季杂草基本情况,为茶园杂草防控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3—5月,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3个茶叶主产区31个茶园共620块样方开展茶园杂草群落调查,采用七级目测法,记录样方杂草种类及生长优势等级。调查共发现杂草313种,出现频度高于10%的杂草有126种,其中菊科杂草23种、禾本科12种、茜草科8种、蔷薇科7种、唇形科6种、蓼科5种、豆科4种,以上7个科共包含杂草65种,占据126种杂草的51.5%。出现频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83.87%)和菝葜Smilax china(80.65%)、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77.42%)、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74.19%)、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74.19%)、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74.19%)、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70.97%)、鬼针草Bidens pilosa(70.97%)、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67.74%)、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67.74%)。生长优势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17.42%)、鬼针草(17.19%)、鸭跖草(17.10%)、酢浆草(15.11%)、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12.58%)、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12.19%)、野茼蒿(12.06%)、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10.90%)、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10.65%)、地菍(9.81%)。粤东、粤西和粤北茶区优势杂草存在显著差别,粤东地区以鬼针草、小蓬草、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等杂草为主;粤西茶区以阔叶丰花草、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鸭跖草、假臭草等杂草为主;粤北茶区以小蓬草、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白茅为主。调查初步探明广东主要茶区春季杂草分布状况,为各茶区杂草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金柚"清洗、包装和运输"三位一体机的研制及应用,解决了梅州柚农传统手工清洗、包装及运输工作效率低的难题,同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储藏保鲜难的问题,提高了金柚商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打造梅州金柚品牌、拓宽金柚市场销路,加快推进梅州金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46-147
介绍了梅州地区大果山楂主要病虫害的存在情况、发生时间和发生特点,并从农艺措施和各病虫害的药剂防治方面总结了大果山楂在梅州地区的防治技术,以对大果山楂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二炒”温度是炒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研究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形成至关重要.以梅占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3个不同的二炒温度,研究二炒温度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炒温度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均有持续减少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15℃复炒时显著增加到4.31%,而后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15℃时显著降到2.74%,而在125℃时显著增加到4.00%;EGCG、GC含量随二炒温度的提高显著增加,C、GCG、CG含量则显著下降,当二炒温度达到125℃时,EGCG、GCG、CG、CG、ECG、EGC和EC变化并不显著,C含量则显著增加.二炒温度升高,毛茶中青气消失,火甜香增加,滋味浓厚回甘,125℃时,焦火韵味明显,茶汤鲜爽味减少.二炒以115℃3 h时茶叶品质最佳,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