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为了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新油菜品种‘1360’的影响,了解早熟新品种油菜的生长特性,实现新品种油菜的高产高效栽培,于2012—2013年在湖南省耒阳设计小区试验。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并计算经济施磷量。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每株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高,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与产量关联度最低。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株高>分枝数>分枝位>主茎节数>根茎粗,株高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结果得到在180 kg/hm2 N、135 kg/hm2 K2O的基础上最佳施磷量为143.80 kg/hm2,经济产量2113.63 kg/hm2。  相似文献   
3.
以湘杂油763为材料,测定不同施肥量(以N、P<,2>O<,5>、K<,2>O、B计,处理A:240、120、210、1.2kg/hm<'2>;处理B:180、90、157.5、0.9kg/hm<'2>;处理C:120、60、105、0.6kg/hm<'2>;处理D:60、30、52.5、0.3kg/hm<'2>;E:...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用量包膜肥与普通肥对早熟油菜籽粒产量和油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相同用量的普通肥处理,包膜肥处理中B2(包膜肥用量为1 500 kg/hm2)产量最高,为2 066.9 kg/hm2,普通肥处理中A2(普通肥用量为1 500 kg/hm2)产量最高,为1 839.4 kg/hm2,B2较A2处理的产量提高12.37%;油分产量变化规律与籽粒产量一致,处理B2最高,为874.5 kg/hm2,比处理A2(油分产量为792.8 kg/hm2)提高10.30%,且包膜肥对油分产量的提高效率随着包膜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对产量贡献最大;包膜肥处理产量的稳定系数较普通肥处理小。综合油菜籽粒产量、油分产量及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在本试验所设处理中包膜肥用量为1 500 kg/hm2的B2处理较好,且株高、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2010~2011年度以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油菜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直播油菜最高产时的栽培组合,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直播油菜的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根茎粗和叶痕数与直播油菜的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农艺性状与直播油菜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9554)株高(0.9340)根茎粗(0.9107)每角果粒数(0.9106)叶痕数(0.8445)分支位高度(0.694.1)分支数(0.5595)千粒重(0.2292)。各相关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8811)根茎粗(-0.4645)叶痕数(0.3350)株高(0.2908)分支数(-0.2000)每角果粒数(0.0857)分支位高度(0.0732)千粒重(0.0454)。直播油菜的叶痕数和根茎粗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叶痕数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在南方双季稻区,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播期为10月27日,种植密度不少于45万株/hm~2,施肥量为1851.9kg/hm~2的组合为最佳种植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油菜钵苗移栽机成穴器的入土阻力及穴内回土量,根据油菜钵苗移栽的农艺要求,结合垂直入土成穴作业的特点,开展了成穴器外形优化研究。以油菜钵苗移栽机成穴器外形(方锥台形、圆柱台形、正菱台形)、下端尺寸、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利用离散元法对成穴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成穴器的入土阻力与穴内截面回土系数为指标评价各试验因素对成穴作业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较优的成穴器外形为圆柱台形,所成孔穴上端尺寸为72 mm,有效深度为43 mm,入土阻力为62.8 N,穴内截面回土系数为0.07。结合物理试验对成穴器作业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孔穴上端尺寸、有效深度、入土阻力和穴内截面回土系数的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7%、6.9%、5.3%、22.2%。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成穴器外形及参数组合合理,所成孔穴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6个种植密度和5种施肥水平的不完全方案下,研究优质杂交冬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63的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越冬期和盛花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量下,只有越冬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无此规律。叶片叶绿素与籽粒产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湘杂油763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湘杂油763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肥量对湘杂油763收获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施肥量因素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密度因素.本试验以M3N2、M3N3,处理籽粒产量较高,因此湖南湘杂油763种植中N、P2O5、K2O、B的施用量和播种密度分别以180、90、157.5、0.9 kg/hm2、15万-22.5万株/hm2为宜,可以减少成本,提高菜籽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NRT1.7突变体(nrt1.7-3)和哥伦比亚野生型植株(col.0)为材料,研究NRT1.7基因对植株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期、角果期nrt1.7-3突变体叶片SPAD值显著升高,出现滞绿现象;与幼嫩叶片相比,硝酸盐更多地累积在老叶中;nrt1.7-3植株在花期、收获期的生物量、产量和氮效率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逆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高温、低温、高盐等极端条件对植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为了减轻其不利影响,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基因组成、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等分子水平上认识植物抗逆机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抗逆相关基因,改良作物的胁迫抗性。综述了植物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