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广西国有雅长林场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地、林木蓄积、森林类别和森林质量等方面研究了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并与2014年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比较,从森林起源、林种、龄组和优势树种(组)等方面对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高价值森林培育、多功能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建议,为实现林场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功能分区及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规划设计,结合示范区的特点,划分为科研试验区、技术推广区、示范宣教区、生态景观区等四大功能区,并进一步细分为观测试验小区、技术示范小区、气象观测场、径流观测场等10多项试验示范子项目,充分展示了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与优化治理模式。园区的建成为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并且能够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大百合中层鳞茎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激素配比、蔗糖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百合鳞茎诱导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百合鳞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作为基本培养基,前4周采用暗培养,以MS+6-BA 5.0 mg/L+NAA0.1 mg/L+蔗糖45 g/L为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之后采用光培养,以MS+6-BA 0.5 mg/L+IBA 0.5 mg/L+蔗糖15 g/L为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可使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8.89%,出芽率达到93.82%,平均出芽数达到12.3,能够诱导产生大量材料,有利于大百合组培快繁。  相似文献   
4.
柳州螺蛳粉是享誉全国的知名特色小吃,大力发展螺蛳粉产业,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实现新常态新发展的重要支持。随着柳州螺蛳粉从一方美食做成享誉全国的大产业,作为螺蛳粉产业上游产业的竹笋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分析了柳州市竹资源与产业发展状况、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动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揭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下的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与化学计量比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特点。  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水青冈林、毛竹林、杉木林3种林分类型的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养分含量,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并用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结果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比都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土壤有机C、全N含量在林分和土层间差异显著(P < 0.05),在同一林分下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C、全N含量在3种林分间表现为水青冈 > 毛竹 > 杉木,即以水青冈林分最大,其平均值分别达55.91 g kg?1和4.20 g kg?1;全P、全K含量在林分间、土层间存在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而不同养分含量比C/N、C/P、C/K、N/P、N/K、P/K整体变化相似,在林分间排列顺序为水青冈 > 毛竹 > 杉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与全N、全P与全K间分别呈极显著(P < 0.01)和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全P与有机C、全N均无显著相关性,全K与有机C、全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结论  水青冈天然次生林分土壤有机C、全N高于毛竹人工林、杉木人工林两林分,有较好的养分归还及地力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生理活性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55-59
本研究采用自然干旱法对澳洲茶树进行干旱胁迫,研究其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活性和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叶绿素含量大幅降低,丙二醛含量大幅升高,均在8 d时达到最大变幅;内源激素ABA在胁迫2 d后含量升高;ZR、GA_3、IAA则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澳洲茶树干旱条件下的应答机制和生产中的合理用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相邻的大叶栎人工林作对照,取其土壤,通过室内种子萌发的方法,研究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萌发高峰期基本结束,随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2)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储量较大,种子密度为9804粒/m2(对照为3614粒/m2),共计物种15种,分属于9科,其中禾本科的弓果黍为优势种,种子密度为8849粒/m2,占土壤种子库总量90.26%;(3)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显示,80%以上的种子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0~5 cm的土壤中。2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大于大叶栎人工林,其组成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种子多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和浅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以邓恩桉嫁接种子园为研究材料,比较邓恩桉开花植株与未开花植株的叶绿体色素、光合生理特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邓恩桉未开花植株叶绿体色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明显比开花植株高,而开花植株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比未开花植株低,说明开花植株比未开花植株同化能力降低,异化能力增强,光合系数小;开花植株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开花植株。通过比较开花和未开花邓恩桉嫁接植株光合生理和生理生化特性,为邓恩桉嫁接种子园开花结实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闽楠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楠11个种源一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生长节律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趋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个别种源的第2次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0月;地径生长则并未表现出典型的"S"型生长规律,地径的2次生长高峰期均比苗高晚1个月;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结合苗木的生长特性,闽楠11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苗高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55%以上,地径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34%~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种源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分成3类:第1类为速生种源,包括广西富川和广西资源;第2类为中生种源,包括贵州从江、贵州思南、湖北来凤、湖南祁阳、湖南永顺、江西崇义、江西井冈山、福建南平;第3类为慢生种源,如湖南沅陵种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