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LC-MS/MS测定蔬菜中残留的磺酰脲类除草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豇豆)中氯磺隆等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首先用甲醇-磷酸盐缓冲液提取蔬菜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LC-MS/MS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定量限可达0.6μg/kg以下,回收率范围为80.1%~91.2%,RSD为3.7%~6.7%,符合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究温室设施栽培下不同供氮水平对金钗石斛生长、营养元素分布规律及品质的影响,可为金钗石斛精准设施栽培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以金钗石斛3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形态指标、开花性状、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N、P、K元素含量变化和石斛碱含量,探究不同供氮水平(清水对照CK、1/2N、1N、2N)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及营养元素(N、P、K)在其体内转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生长趋势及N、P、K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逐步增加,施氮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但不同供氮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不同时期氮元素存在从老茎向新生茎转移的趋势。磷元素含量在不同部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1年生叶中钾元素含量较高(35.91 g/kg),2、3年生茎中钾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氮元素比值在4—6月显著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与营养生长期需氮特征一致。尽管磷元素比值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不同供氮水平对磷元素比值无显著影响。低供氮水平下的钾元素比值较高。在开花品质方面,1/2N和1N处理优于其他处理。施氮有助于植株体内石斛碱含量的增加,茎中石斛碱含量显著高于叶和根。非1...  相似文献   
3.
杂交育种是兰花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火焰兰属(Renanthera)植物杂交亲和力较好,常进行属间杂交,也是研究植物远缘杂交障碍的重要研究材料之一。本研究简述了火焰兰属植物种植资源基本特征及资源分布情况,总结了火焰兰属与近缘属杂交育种与杂交组合登录概况,指出火焰兰属植物存在幼苗更新率较低、分子研究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重视亲本的选择、加强基础育种研究、扩大与近缘属间的杂交育种工作及加大属间杂交后代在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等促进火焰兰属间育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花芽的发育是花品质形成与调控的生物学基础,温度是影响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a)花芽分化与发育乃至花朵开放的重要因素。为鉴定低夜温诱导蝴蝶兰花梗芽分化和发育相关基因,以蝴蝶兰兄弟女孩品种为材料,利用抑制削减杂交技术,构建低夜温诱导的花梗芽与营养生长期顶叶的正向差减文库。PCR验证后,挑取300个阳性单克隆进行测序和分析,共获得207条非冗余序列(Gen Bank登录号:JK720764~JK720970)。这些基因覆盖了宽广功能范围的开花相关基因,提供了从营养生长期向生殖生长期转变相关分子机理方面的有益信息。Real-timePCR检测了具不同功能的23个基因在营养生长期顶叶和不同大小花梗芽中的表达水平。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但在一定大小花梗芽中的表达量较营养生长期顶叶均有上调。与在营养生长期顶叶中的表达量相比,flowering locusT(FT)、APETALA1(AP1)、茉莉酮酸酯-O-甲基转移酶(JMT)基因和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在各阶段花梗芽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表明这4个基因可能在低夜温诱导蝴蝶兰花梗芽分化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探究低夜温诱导蝴蝶兰开花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以姜荷花‘红色印象’植株的多个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扩繁、生根壮苗以及出瓶移栽育苗的研究,完善姜荷花工厂化组培快繁流程,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姜荷花球茎、储藏根、球茎小芽、侧芽、幼嫩花芽、幼嫩叶片6个部位为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MS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壮苗以及移栽育苗等步骤进行优化。姜荷花‘红色印象’最佳外植体为球茎小芽和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 mg/L或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3 mg/L+NAA0.1mg/L+蔗糖30g/L+卡拉胶7g/L,生根壮苗培养基选用1/2MS+NAA0.1mg/L+蔗糖20g/L+卡拉胶7 g/L,经过炼苗后出瓶移栽,组培苗种植基质选用细泥炭和细椰糠1∶1混合基质最佳,出瓶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表型稳定。利用EST-SSR标记对母株和随机选择的组培苗进行扩增分析,证实DNA水平上无明显变异。通过对姜荷花‘红色印象’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筛选,实现姜荷花组培快繁流程优化,建立高效完整的姜荷花工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