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7,(15):5-6
[目的]为了研究沼肥不同结合对大棚番茄农艺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共分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5个试验组基肥统一施沼渣,1000 kg/667m2,使用沼液喷施追肥,各处理组浓度分别为20%、30%、40%、50%、60%,追肥在定植2周后,每周喷1次,连喷4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基肥,追肥用清水,其他方面管理各组均相同。[结果]结果表明:(1)使用沼渣做基肥,不同浓度沼液喷施追肥,大棚番茄均表现出良好的长势,茎粗,抗逆性增强,其中试验Ⅳ(30%),在叶色,植株长势方面均优于其他组,而且在裂果率方面,试验Ⅳ最低,为3.5%,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试验Ⅲ、试验Ⅴ及CK降低了32.69%(P0.05)、27.08%(P0.05)、18.61%(P0.01)、45.31%(P0.05)和46.15%(P0.01)。试验Ⅴ由于喷施浓度过大,个别植株出现烧叶现象,因此对番茄产生的抑制作用。(2)沼肥对番茄果实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有机酸等的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降低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结论]使用沼渣做基肥,喷施沼液浓度在20%~50%时,均可改善番茄的农艺性状,提高果实品质,改善果实风味,降低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其中5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作物品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在子洲的川地上,7个玉米品种在3 000株·667m-2、4 000株·667m-2、5 000株·667m-2和6 000株·667m-2这四个密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陕单8806在4 000株·667m-2下获得较高产,陕单636、陕单650、郑单958、陕单609在5 000株·667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登海9号和东单60在6 000株·667m-2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油菜叶片与角果间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双低高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秦优7号为材料,在不同光照、CO2浓度、温度和一日之内不同时间点等条件下比较了叶片和角果间气体交换参数的差别,结果显示:叶片和角果的气体交换参数随光强、CO2浓度、温度、一日之内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同等光照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高于角果,而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角果;叶片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明显比角果低,而光量子效率显著高于角果。在同等CO2浓度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均明显高于角果,而胞间CO2浓度低于角果;叶片的CO2饱和点、CO2补偿点均比角果低,而羧化效率则显著高于角果。叶片进行光合反应的最适温度低于角果,在各自最适和相同温度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均明显高于角果,而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角果明显降低。在整个日变化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比角果高,而叶片的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则明显比角果低。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给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06-2008年在陕西关中灌区进行了多点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并依此确定土壤养分等级和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小麦田土壤碱解氮含量等级可划分为低(<60 mg/kg)、中(60~100 mg/kg)、高(100~120 mg/kg)和极高(>120 mg/kg);速效磷含量可划分为低(<10 mg/kg)、中(10~30 mg/kg)、高(30~45 mg/kg)和极高(>45 mg/kg);速效钾含量分为高(100~165 mg/kg)和极高(>165 mg/kg).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低、中、高等级时,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55~175、135~155、125~135 kg/ha,极高等级的推荐施氮量未能确定;当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磷肥(P2O5)推荐用量分别为120~140、90~115、70~90和60~70 kg/ha;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高和极高时,钾肥(K2O)推荐用量为50~80和15~35 kg/ha.  相似文献   
5.
基于随机森林的农耕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省周至县农耕区为研究区,采集192个土壤样品,通过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RF)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回归预测,通过29个(15%)独立验证点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和协同克里格(cokriging,COK)插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致表现为中、南部黑河东岸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东北部渭河沿岸含量较低。对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因素为数字高程(DEM)和降水量。与OK、COK相比, RF对土壤有机质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0.782)更高,而平均绝对误差(0.618 g·kg-1)和均方根误差(2.062 g·kg-1)更低,说明RF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局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农田土壤紧实度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陕西省农田土壤紧实度现状及区域差异,2013年在全省选取228个调查点,对1 100多块地的农田土壤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农田耕层土壤紧实度为250.0~2 080.0kPa,平均为781.3kPa,变异性中等;全省各区犁底层紧实度为716.0~5 650.0kPa,平均为2 900.5kPa,中等变异。耕层土壤紧实度以关中东部和陕南东部较大,1 000kPa以上,陕北大部分县区耕层比较疏松;犁底层紧实度以关中地区及陕南东部较大,在3 000kPa以上,陕北地区犁底层紧实度普遍较低。耕层土壤紧实度主要受区域位置、农田利用类型、地形、作物类型、耕作方式及土壤类型影响(P0.05);犁底层紧实度受区域位置、作物类型、地形、耕作方式、熟制、机耕年限、灌溉情况、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探索研究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城固县水稻上的叶面喷施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每公顷各喷施一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P2O5+K2O≥50.0%;Zn+B:0.5%~3.0%)900 g,稀释1 000倍液,与清水对照相比,水稻的株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增产率为8.03%,每公顷纯收入增加1 380元,投入产出比达1∶3.301,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20年塿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化学肥力要素、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响应。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NP)、磷钾(PK)、氮磷钾(NPK)、NPK+秸秆(SNPK)以及不同量有机肥+NPK(M1NPK、M2NPK)等8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长期施用NP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达34.0%、全氮34.0%、全磷58.5%、速效磷608.9%、微生物量碳23.3%、微生物量氮54.0%、蔗糖酶53.9%、脲酶132.6%、碱性磷酸酶29.9%以及脱氢酶40.9%。长期施用NPK与NP效果相似,钾素效果甚微。作物秸秆还田配合氮磷钾化肥与氮磷钾相比没有明显影响土壤有机碳、氮和磷水平,但是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的含量(29.5%)、碱性磷酸酶(23.0%)和脱氢酶(26.9%)的活性。有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其它施肥处理相比,显著提升土壤化学肥力要素、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特别是引起了磷素的大量富集(速效磷含量大于150 mg/kg)。因此,塿土不施有机物情况下,氮磷配合可以提高土壤化学和生物肥力,作物秸秆还田配合氮磷钾化肥的培肥效果优于氮磷钾化肥配合,而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是塿土提升化学肥力和保证生物健康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的分析,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安塞县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工业因素是影响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硫磺和ALA(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式为C_5H_9NO_3)配合施用对盐渍化土壤中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用量的硫磺(3 g/kg)和ALA处理下,玉米的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无处理的对照,玉米幼苗株高和干物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6%和34.2%.硫磺施入盐渍化土壤中后,明显降低了土壤pH值,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同时土壤的EC(电导率)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SO_4~(2-),Ca~(2+),Mg~(2+)3种离子含量升高所引起,且大部分硫磺并没有在短期内转化成SO_4~(2-),因此在该类盐渍土中科学施加一定量的硫磺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且有一定的后效.由此可见,在盐渍化土壤中施用适量硫磺,并对作物辅以施用ALA的化学调控措施,把作物生长环境改善和抗盐性提高相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