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2篇
  76篇
综合类   21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4 ~2013年南京市PM10浓度、人口资料及经济指标等数据,以死亡为慢性健康效应终点,选择相应的暴露-反应关系,采用修正的人力资本法进行经济损失评估.结果表明,2004 ~ 2013年南京市PM10污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经济损失达106.06亿元,占当年GDP的1.32%.可见,目前南京市PM10长期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经济损失相当可观,亟需制定相关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埋沼气的收集、净化与利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垃圾填埋沼气的回收利用是一项经济可行且对环境有益的技术.本文从填埋沼气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沼气的收集、输送和贮存途径,介绍了当前的净化工艺,最后总结介绍了几种填埋沼气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提出建立配备填埋沼气回收装置的卫生填埋场应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La3+,Ce3+对厌氧颗粒污泥在不同VFA底物中的产甲烷促进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实验研究了分别添加O.05mg·L^-1La^3+和Ce^3+对不同来源和保存状况条件下不同VFA底物的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底物时加入Ce^3+,丙酸加入La^3+或Ce^3+,乳酸加入La^3+时都大大加快了反应初期污泥的产甲烷速率,且对比产甲烷活性SMA也有3%-8%的提高;O.05mg·L^-1La^3+或Ce^3+的加入使污泥利用丙酸的速度加快,对于厌氧反应器的恢复运行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甲酸为底物时,La^3+,Ce^3+的加入对污泥产甲烷曲线形状没有影响,对SMA则分别降低了9.21%和3.37%;乙酸添加La^3+在反应初期明显降低了产甲烷速率,但SMA并未降低。厌氧颗粒污泥经长时间低温存放后,原来对其SMA有提高作用的稀土浓度此时可能会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降低SMA;低浓度稀土离子对污泥产甲烷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时,相同质量浓度下Ce^3+比La^3+对污泥的抑制作用小;驯化培养过程有利于污泥对稀土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间歇培养实验研究了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等三种长链脂肪酸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毒性,以及癸酸对辛酸和月桂酸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酸、癸酸和月桂酸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有严重抑制,对厌氧颗粒污泥最大比产甲烷活性产生50%抑制的浓度(IC  相似文献   
5.
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总容积1300 L的预酸化两相连续发酵的中试设备构建设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发酵条件下,泔脚废物的预酸化两相处理,在负荷1.66 kg.m-3d-1和35℃时,每吨泔脚能产生102 m3沼气。与城市有机废物大型发酵工艺的技术与运营指标对比定性分析表明,本工艺条件下的泔脚厌氧发酵处置具有广阔的社会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测定分析了制药废水中Mn2 、Cu2 、Zn2 和Se4 4种金属元素离子水平对跨界原生质体融合(IKPF)特效菌株Xhhh表达锰过氧化物酶(MnP)水平及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MnP表达水平的金属元素离子顺序为Mn2 >Se4 >Zn2 >Cu2 。在MnP水平与生物比降解率(SDR)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结果为应用IKPF-Xhhh特效菌株处理制药废水的工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参数。本文还对Xhhh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谭洪新 《水产学报》2004,28(6):689-694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植物水栽培综合生产系统主要由鱼类养殖池、蔬菜和花卉水培渠、循环水处理系统构成,是一种新型"养殖-种植-水质净化"生产模式。在上海市青浦区的实践表明:①单位水体红罗非鱼(Tilapiamossambica(♀)×Tilapianilotica(♂))和暗纹东方(Fuguobscurus)的产量分别达到58kg·m-3和12.28kg·m-3,养殖期间,氨氮浓度<1.5mg·L-1,亚硝氮浓度<0.8mg·L-1,DO>5.0mg·L-1;②水栽培蔬菜生长良好,对氨氮、亚硝氮、硝氮、总氮、磷酸盐和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7.46%、51.72%、3.7%、10.67%、9.72%和21.78%,水培蔬菜渠进水和出水的平均N/P分别为6.60∶1和6.53∶1;③生物过滤器对流经水体的NH 4 N、NO-2 N、COD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44.79%、20.31%、20.10%;④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对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的去除率为93.58%,NH 4 N、NO-2 N的去除率为39.00%、38.10%,能明显提高水体中的pH和DO。  相似文献   
8.
以某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场地未来使用功能和场地实际情况,对该场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根据国家环保部新出台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3-2014),确定了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中相关参数;计算得出了该场地的修复目标值苯并(a)芘为0.012 mg/kg;茚并(1,2,3-cd)芘为0.12 mg/kg.  相似文献   
9.
两种厌氧反应器培养颗粒污泥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养猪场废水作为试验用水,对在IC和UASB反应器内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54d培养,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测试,发现IC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的直径多数在1~4 mm之间,其中2~3 mm的污泥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比例最大,为28.5%,并且有大于5 mm的颗粒污泥产生;而UASB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直径多数在1~3 mm之间,其中1~2 mm的污泥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比例最大,为38.7%,且没有发现大于5 mm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