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青海主栽与后备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部分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为青海省高抗条锈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1、CYR32、CYR33、CYR34对44份供试小麦品种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全生育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利用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24、Yr44的侧翼分子标记检测其抗病基因的分布。【结果】在供试的44个小麦品种(系)中,青麦1号、青春533和青春38等31份(70.4%)材料对CYR31表现抗病,青麦1号、青春533和青春38等35份(79.5%)材料对CYR32表现抗病,青麦1号、青春38、YZ282等35份(79.5%)材料对CYR33表现抗病,互麦13、云繁105、稷麦8号等35份(79.5%)材料对CYR34表现抗病;青春533、青春38、青春39等20份材料(系)表现成株期抗病性,占供试品种的45.4%,其中GY363和GY856 表现免疫,15-34-3、HYNM19-2和互紫麦1号等11份小麦品种表现高抗,青春38、青春39和稷麦8号等7份小麦品种(系)表现中抗,分别占总数的4.5%,25.0%和15.9%。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5-34-3、HYNM19-2、GY363等5份(11.3%)材料可能携带Yr5基因,云繁105、稷麦8号和15-34-3等11份(25.0%)材料可能携带Yr9基因,青春533、青春38、40-12-86等4份(9.1%)材料可能携带Yr10基因,互紫麦1号、YGW-46、GY363等5份(11.3%)材料可能携带Yr15基因,青麦5号、稷麦8号及15-34-3等15份(34.1%)材料可能携带Yr24基因,宁春51、15-34-3、19399-11等8份(18.1%)材料可能携带Yr44基因,其中航远L621未携带这6个抗病基因,但是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结论】青海省部分小麦品种(系)抗病性较高,今后应减少含有Yr9基因小麦品种的使用,加大含有多个抗病基因组合品种选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李玮 《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31-134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施用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处理后,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呈激活或抑制的作用,且该种刺激作用随剂量改变而变化。48%氟乐灵乳油处理后,脲酶活性呈现出激活-抑制-恢复的变化规律。处理2 h后脲酶活性显著增加,抑制率达到22.1%。处理5 d后抑制率为8.27%,在21 d左右恢复。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处理的浓度和土壤酶的种类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处理时间有关,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对表征除草剂土壤污染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56%2甲4氯钠水溶性粉剂是防除春小麦田间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田间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6%2甲4氯钠水溶性粉剂在春小麦田间应用能有效防除多种阔叶杂草,使用剂量以2250~3750g/hm2为宜,在春小麦3~5叶期、双子叶杂草2~8叶期每公顷兑水300kg茎叶喷雾。对供试春小麦高原438号品种安全,使用后增产9.47%~10.24%。  相似文献   
4.
枸杞木虱是枸杞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虫非典型气味受体(ORCO)基因进行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验证枸杞木虱ORCO基因的嗅觉相关功能提供理论基础。对枸杞木虱ORCO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序列特性、结构预测、进化关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木虱ORCO基因编码45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1.25 KD,等电点为6.32;亚细胞主要定位于其他细胞器,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有7个跨膜结构,Pfam:7tm_6结构域和Pfam:7tm_7结构域各1个;平均疏水性为0.254,属于疏水性蛋白;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直链延伸、β转角、无规则卷曲分别占54%、17.78%、3.78%和24.44%,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缠绕折叠形成;进化树结果表明,枸杞木虱的ORCO基因与半翅目蚜科昆虫聚为一支。本研究的枸杞木虱ORCO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为研究验证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枸杞木虱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土壤真菌NO6发酵液中对杂草野燕麦具有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坎布拉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培养皿分析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菌落形态和ITS序列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鉴定,进而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TLC和半制备HPL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9株微生物菌株,其中菌株NO6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得到保留时间为66.868min的除草活性物质3。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常用枯萎病防治药剂25g/L咯菌腈悬浮剂和15%噁霉灵水剂为对照,研究了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32mg/kg、40mg/kg和53. 3mg/kg 3个处理两次药后的防效分别为73. 60%、79. 33%和82. 92%; 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40mg/kg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5g/L咯菌腈悬浮剂35. 7mg/kg和15%噁霉灵水剂42. 86mg/kg处理防效相当,表明16%噁霉灵·咯菌腈悬浮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剂量525-600ml/hm2的处理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剂量400ml/hm2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制剂量279ml/hm2的处理防效,且差异极显著。表明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小麦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assay, LCI)研究ToMMV 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的互作情况。亚细胞共定位结果显示,ToMMV CP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组蛋白H4定位于细胞核中,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结果表明,ToMMV CP与组蛋白H4的互作位置主要在细胞核中。上述2种试验结果证明,烟草花叶病毒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存在互作。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沉默本氏烟烟草中的H4基因,对沉默H4基因的植株接种ToMMV,接种后第4 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叶的病毒含量,发现病毒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H4基因的沉默会影响ToMMV在植株中的复制,组蛋白H4可能是ToMMV侵染植株的本氏烟感病因子。病毒编码的CP可能与寄主组蛋白H4在细...  相似文献   
9.
朱海霞  马永强 《草地学报》2019,27(5):1301-1308
为研究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材料及其除草活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筛选生防除草内生菌HL-1最适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L-1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浸粉,最适固体发酵基质为麦麸,最适载体与助剂为硅藻土、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在苗期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中,菌株HL-1可湿性粉剂对繁缕(Stellaria media L.)、灰藜(Chenopodium album L.)、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和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4种杂草均表现出较强致病性,盆栽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5.50%和84.74%,小区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4.50%和85.36%。本试验制备的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可作为生防菌剂有效控制繁缕、灰藜等杂草。  相似文献   
10.
辣椒隐症病毒2(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2)是近年来发现的辣椒新病毒之一,常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2021年从青海海东市采集疑似病样叶片,采用RT-PCR和基因克隆等方法,获得PCV2青海分离物的两条dsRNA,序列全长分别为1 579、1 435 bp。核苷酸相似性比对发现,PCV2青海分离物两条RNA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PCV2分离物的序列相似性高于95%,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CV2青海分离物的两条RNA均与PCV2分离物Chiltepin 53处于独立的分支,结果表明,青海辣椒上检测得到的病毒为辣椒隐症病毒2。将其与PCV2-QH和PCV2-XJ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多位点差异。本研究首次报道PCV2在青海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