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甲壳类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虾蛄复眼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虾蛄复眼呈短棒状,由折光系统、感光系统和反光系统组成.折光系统包括角膜和晶锥.感光系统由6个远端小网膜细胞和7个近端小网膜细胞构成,彼此之间通过突起相连接.感杆束较短,为闭合型.反光系统由色素组成.近端小网膜细胞之间分布有一种合胞体细胞,可能也有感光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与老鹳草相关类型花粉花芽的样品电镜制备,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戊二醛固定冷冻干燥法对青岛老鹳草花粉扫描电镜制样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观察法制备的青岛老鹳草花粉颗粒在扫描电镜下形态饱满,结构清晰,花粉表面的纹饰和突起微观结构清晰完整;改进的FAA单固定冷冻干燥法处理的青岛老鹳草花芽形态学结构完整,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细胞失水皱缩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不同制样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可靠简单易行的样品制备方法,对牦牛儿苗科植物的研究及相关类型花粉花芽的样品制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静  袁玉清 《水产科学》2016,(5):535-540
对样品的固定是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的关键环节,通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和比较不同固定液固定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后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步筛选出适合菲律宾蛤仔血细胞透射电镜制样的固定液。试验结果表明,固定液可直接影响到透射电镜制样品质的高低,2.5%、5%戊二醛低渗固定液引起了血细胞细胞器的肿胀,其中线粒体肿胀尤为严重,肿胀程度2.5%戊二醛组大于5%戊二醛组;等渗固定液固定的血细胞细胞器不肿胀,但等渗5%戊二醛与4%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对血细胞的精细结构保存不佳,而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对血细胞超微结构保存较好,表现为细胞外膜结构清晰,细胞质基质丰富且分布均匀,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固定效果较好。试验得出,低渗固定液会导致细胞肿胀,线粒体对渗透压的要求较其他细胞器更加敏感;提高固定液含量会减轻因低渗引起的细胞肿胀程度,但高含量固定液会损坏细胞内精细结构,故适合的样品固定液是细胞精细结构较好保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准确快速的通用型氨基酸分析方法是食品、农业、医学等科研工作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方法,建立了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枸杞中氨基酸含量的检测.试验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条件和液质联用上机条件,优化条件下17种氨基酸的检出限为0.001~0.013μg/mL,回收率在90....  相似文献   
5.
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结合流式细胞术,根据荧光信号强弱比例确定检测鱼肠道弧菌时所需单克隆抗体的最优反应量为200μL,最佳反应时间为45min。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抗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鱼肠道弧菌,阳性荧光信号比例达12.9%;对不同密度的鱼肠道弧菌进行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在5%以内,说明流式细胞术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人工感染健康牙鲆试验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能快速从发病鱼的鳃、肝、脾、肾、腹水等部位检测出病原菌,而对照组为阴性;本试验建立的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技术为鱼肠道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域浒苔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分析青岛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主要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的含量,并与同海域其它海藻及其它浒苔分析报道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青岛浒苔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11.16%、粗脂肪1.50%、粗纤维6.70%、钙1.55%;总氨基酸含量9.58%,占粗蛋白质的85.84%,且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EAA占总氨基酸(TAA)的43%,呈味氨基酸占总量的56%以上。微量元素丰富,特别是Fe、Cu、Zn3种动物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同海域生长的其它藻类,而对动物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尤其是Pb和As)则是同海域海藻中最低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微塑料对花生幼苗镉吸收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地膜源微塑料和镉(Cd)复合污染对作物生理特性及吸收Cd的影响,以聚乙烯微塑料(PE)和Cd为试验材料,采用液配试验探究PE(50mg·L-1和200mg·L-1)和Cd(25μmol·L-1和100μmol·L-1)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花生幼苗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及C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了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分别采用牙签直接涂抹、在合适的溶剂中超声分散后用铜片和铜网捞取的方法,得到较好的粉末样品扫描电镜图像;微生物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经戊二醛固定,乙醇脱水和冷冻干燥等处理过程;植物样品根据含水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和干燥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动物样品采用双固定和临界点干燥的方法进行处理;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扫描电镜图片。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AM)真菌能诱导植物合成一些信号物质,如茉莉酸(JA)、水杨酸(SA)、一氧化氮(NO)、H2O2等,这些信号在AM真菌与植物识别、共生体建立和激活植物防御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0.
依据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外部形态、凝集程度,比较了10种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并研究了抗凝效果好的抗凝剂对血细胞存活率、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抗凝剂1、抗凝剂9与抗凝剂10对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抗凝效果较好,6h内3种抗凝剂中的血细胞存活率均在94.5%以上,且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种抗凝剂中的血细胞2h时颗粒细胞占比与固定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h时抗凝剂1中颗粒细胞占比显著升高,而抗凝剂9和抗凝剂10中的颗粒细胞占比显著下降;而对于血细胞凋亡率,2h时抗凝剂10中的血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而6h时除抗凝剂1中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抗凝剂9和抗凝剂10中血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上升。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抗凝剂1中6h时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其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保存亦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抗凝剂1较适合作为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