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对FACE(大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差异。方法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1)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4.17%, 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2)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常规粳稻增幅最大,并显著增加了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每穗粒数;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吸氮量平均增加21.2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 FACE和对照均以常规籼稻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增加7.3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略大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4)FACE处理降低了植株含氮率,成熟期平均下降0.105个百分点,常规粳稻降幅最大。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平均增加23.95%,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单穗吸氮量,分别增加10.79%、13.93%,但常规粳稻下降了9.60%;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群体吸氮强度,平均增加22.29%,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天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提高茎鞘、叶片、穗各器官吸氮量,叶片增幅最大,平均增加51.86%,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08.90%,杂交籼稻增幅最大;5)植株干物质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穗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吸氮量对成熟期总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天数、茎鞘叶吸氮量、移栽-分蘖和分蘖-抽穗阶段吸氮量;6)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前者平均增加24.16%,常规籼稻增加最多;后者平均降低4.7%,常规籼稻降幅最大。结论 FACE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西葫芦栽培中易产生根系老化、植株早衰、生长期短等现象,采用多层覆盖大棚栽培模式,并在设施材料、品种选择、苗期管理、适度稀植、植株调整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勇于创新,总结出苏北地区西葫芦春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指导早春蔬菜生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采用该模式生产,2月下旬即可进入采瓜期,3月中旬进入盛瓜期,每667 m~2产量达5 000 kg,产值在1万元以上,净收益7 000元左右,可实现大棚西葫芦春季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3.
泗稻15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最新选育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综合性状好、后期转色快、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于2016年5月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介绍了泗稻15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测土配方技术在泗阳地区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对玉米生育期、产量构成和效益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4.8-9-8的肥料配比能显著提升玉米肥料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收益。相较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生育期影响较小,但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提升效果显著,分别提升了1.88%和3.89%;测土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和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77%、28.02%、51.18%,相较常规施肥分别提升了11.55%、4.07%、21.46%,养分平均利用率提升了12.36%;测土配方施肥籽粒产量为9535.04kg/ha,相较常规施肥增产429.99kg,增产率为4.72%,纯收益每公顷提升1269.60元。  相似文献   
5.
水萝卜-西瓜(番茄)-水稻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萝卜-西瓜(番茄)-水稻轮作模式,利用蔬菜、粮食对土壤内各种矿质营养吸收利用互补原理,实现肥料施用的集约化,又大幅度减少了土传病虫害,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良好选择。在气温较低的12月中下旬~翌年2月底利用大棚设施生产耐低温水萝卜,春节前后上市;在气温渐高的3~6月,  相似文献   
6.
以白玉吉野当年生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外植体的灭菌、启动、增殖和生根培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消毒方法为75%乙醇浸泡30 s,0.1%HgCl_2浸泡6 min,成活率达51.33%;促进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MS+2.0 mg/L BA+0.2 mg/L IBA,诱导率为72.65%;适宜的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MS+2.5 mg/L BA+0.2 mg/L NAA,增殖系数为5.76;诱导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 BA+0.2 mg/L NAA,生根率达92.02%。  相似文献   
7.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产生了一系列病虫害、土壤质量恶化问题,为此,研究了大蒜化感伴生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蒜-西瓜化感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化感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化感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化感伴生后统计枯萎病发病率,测定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及其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 表明:大蒜化感伴生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脯氨酸减少;西瓜根际土壤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西瓜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增加,蔗糖酶活性降低.由此可知,大蒜化感伴生栽培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促进了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植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改善了土壤菌落平衡,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西瓜抗性和根际土壤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旭  陈芬  刘博  谭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181-18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盐胁迫对金叶白蜡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胁迫下金叶白蜡幼苗的生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因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金叶白蜡相对高生长、相对地径生长、相对冠幅以及生物量增量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减少,表明盐分和水分胁迫影响了金叶白蜡的生长.生理生化分析表明: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质膜透性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增大,但MDA含量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施肥水平下杂交棉泗阳329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发现,在氮肥施用量为20 kg/667m2、钾肥施用量为25 kg/667m2时,果枝始节位最低,果枝台数最多,有利于早发及果枝形成。在此条件下,叶面指数、功能叶光合速率、现蕾数、现蕾强度、单株成铃、成铃强度均较高,这是其高成铃和提高产量的基础。在生产上应用此肥料运筹模式,有利于实现该品种高产高效,并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托鲁巴姆嫁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茄子为砧木嫁接番茄,综合评价茄砧嫁接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茄砧嫁接栽培的生物学效应,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托鲁巴姆为砧木,金棚9号为接穗,自根苗为对照,通过蛭石栽培方式,研究茄砧嫁接对番茄生长、产量、肥水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嫁接后番茄植株的株高降低,叶片数减少,植株根、茎干鲜重降低,根冠比增加,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降低;嫁接后增加了果实中Vc、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提高了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含量自根苗和嫁接苗无显著差异;嫁接后,降低了植株耗水量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提高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利用率。【结论】综合生长、产量、品质等指标,托鲁巴姆嫁接有助于番茄果实品质的提高,在嫁接栽培方面有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