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以不同剂量毛木耳混悬液连续灌胃小鼠30 d,测定其血清溶血素生成、碳粒廓清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观察毛木耳对小鼠的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剂量(每千克2 g生药)和大剂量(每千克3 g生药)毛木耳能显著增加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和碳粒廓清能力,大剂量毛木耳能显著提升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活性。据此可见,毛木耳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较强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化肥的增产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以及化肥施用对土壤、水体、大气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重金属、硝酸盐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应重视化肥施用可能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潜在危害,但只要正确施用化肥不会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大的危害.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缓释微肥—通丰20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量元素Zn、B、Mo、Cu、Fe、Mn、Cl其含量虽然很低,但是不可缺少.当土壤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植物便会产生缺乏症状,使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颗粒无收.我国有5%~51.5%的土壤缺乏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而常年得到施肥补充的只占缺素面积的11.1%.开发研制高品位的微肥品种,提高微肥肥效,是实现平衡施肥,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氮磷联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植株全氮、全磷(以下简称联测法),结果表明联测法测定植株全氮、全磷混合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达0.999以上;全氮、全磷的测试结果100%符合标准物质认定的标准值范围,标准方差std在0.001~0.05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1%~1.44%,正确度和精密度均能够满足分析测定的要求。对联测法与传统行业标准分析法(自动定氮仪法、钼锑抗比色法)的结果进行F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联测法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联测法快速、高效、节约试剂,可以替代传统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能极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能力验证对于判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此次能力验证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对四川省内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大米中总砷含量、镉含量检测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制备用于能力验证活动的大米重金属检验样品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分别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法判定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对实验室上报的检测结果进行稳健统计,采用"Z比分法"分析,共有37家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其中,36家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了大米中总砷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率为91.6%, 32家实验室上报了镉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率为75%。最后,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满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实验室提高该项目检测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运用传统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南部宜宾市土壤氮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43±0.47)g/kg,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35±56)mg/kg,处于高等水平。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低值区(0.49~1.10g/kg)主要位于中部宜宾市境内,高值区(2.20~3.87g/kg)主要位于南部的筠连县,大部分区域属于中等水平(1.10~1.60g/kg)。土壤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或条带状分布,低值区(16~90mg/kg)主要位于中部宜宾市、高县区域,高值区(160~413mg/kg)主要位于南部筠连县、珙县、兴文县等区域。总体而言,该区域碱解氮含量处于中上水平。研究区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地形、种植制度、土壤质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如林地转变为耕地过程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于2016年7月中旬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将林地转变为耕地,并按照耕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方式,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比分析了耕地翻耕不施肥(CL-T)、翻耕施肥(CL-TF)和邻近林地(CK)的土壤N_2O排放过程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期间CL-T、CL-TF土壤N_2O排放通量较CK均显著增加(P0.01),且二者的N_2O排放通量在林地转变为耕地初期均有明显的排放峰。小麦季和玉米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μg(N)·m-2·h-1]均值CK分别为2.52和4.60,CL-T分别为3.55和11.63,CL-TF分别为6.26和22.16,N_2O排放通量玉米季显著高于小麦季。CK、CL-T和CL-TF的土壤N_2O全年累积排放量[mg(N)·hm-2]分别为0.271、0.515和0.957,CL-T、CL-TF较CK分别显著增长89.8%、253.0%,说明林地转变为耕地,紫色土N_2O排放迅速增加。首先翻耕改变土壤结构并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P0.05),其次施肥大幅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导致土壤N_2O的激发排放。而土壤温度和水分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种植作物短时间内也未显著改变土壤的N_2O排放。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耕地激发土壤N_2O排放的根本机制可能是提高了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但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改变土壤N_2O的排放特征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常用肥料重金属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省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四川省常用肥料(过磷酸钙、复合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有机肥料)中的As、Pb、Cd、Cr、Hg总量进行了调查,参照我国国家标准及农业行业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各类肥料样品中过磷酸钙、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标,但有机肥料样品中的As、Pb、Cd、Hg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9%、0.9%、4.1%、7.8%。[结论]初步明确了四川省常用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9.
暴雨条件下紫色土区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暴雨条件下,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坡耕地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规律,为研究区氮素流失预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径流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苗期(5月1日),拔节期(5月26日),抽雄期(6月27日)和成熟期(8月4日)进行模拟降雨,结合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夏季暴雨多的特点,开展降雨强度为1.5 mm·min-1,坡度为15°条件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1)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总体表现为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均表现苗期最高,抽雄期最低;壤中流产流率则表现为抽雄期最高,成熟期最低。(2)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中总氮流失率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在降雨36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总氮和可溶性总氮流失率均在玉米苗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5.24和4.74 mg·m-2·min-1;玉米全生育期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流失率则在降雨30 min后基本稳定,铵态氮流失率呈现波动性,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率均在玉米拔节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3.90和0.14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地表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呈现极显著线性关系。(3)壤中流中总氮流失率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随降雨时间延长缓慢增加,壤中流中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率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总氮一致,而铵态氮流失率在玉米全生育期呈现波动性;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率均在玉米拔节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25.04、20.34、16.20和0.22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壤中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与壤中流量呈现显著线性关系,且均在玉米拔节期表现为斜率最大。(4)玉米各生育时期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率均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玉米苗期表现为增幅最大,平均值为0.92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量与侵蚀泥沙量呈现极显著线性关系。(5)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素流失量均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最大,壤中流中总氮流失量则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最大,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量在玉米苗期最大。壤中流为研究区坡耕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占氮素流失总量的64.07%-83.39%。可溶性总氮为径流中氮素流失主要形态,以硝态氮为主要形态。【结论】1.5 mm·min-1降雨强度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总氮流失量分别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最高,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均在拔节期最高,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潜在风险,控制苗期地表径流量和拔节期壤中流量可减少该区域氮素流失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述了建立土壤监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现状和国内土壤监测存在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GPS、GIS和网络技术的土壤监测信息系统的初步设想,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信息开发利用3个子系统组成。最后,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