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10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环境工程内,曝气被归类为水处理范畴的必备步骤。对于水体处理,它凸显了不可替换的意义。曝气配套设备,可输进足量的氧气,供给池内现有的微生物。新的曝气处理,应当节能高效。为此,有必要探析水处理特有的曝气装置,解析曝气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石墨烯(Graphene,GN)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影响,以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作为两种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物,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和砂柱实验研究GN对CIP和NOR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吸附实验结果表明,GN对两种抗生素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GN对CIP和NOR的Langmuir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70.68 mg·g-1和178.36 mg·g-1。砂柱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多孔介质中GN含量从10 mg增加到80 mg,CIP和NOR在一维砂柱中的迁移能力降低;随着流速和电解质浓度(Na+和Ca2+)的增大,回收率逐步升高,CIP和NOR的运移能力也逐步增强。根据BDST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CIP和NOR在一维砂柱中的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型对穿透时间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接近,表明BDST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多孔介质中GN对CIP和NOR迁移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营造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俱佳的园林景观,是园林建设的核心与难点.从群落结构和植株观赏效果两方面对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植物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密度、覆盖度、丰富度,及树种的观赏期、观赏色彩、树形.结果显示,目前林带存在物种丰富度低、部分群落过密覆盖度过高、夏秋冬3季可赏树种较少等问题.参照广州市地带性植被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提出林带树种选择和群落构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粉煤灰、膨润土等制备新型粉煤灰陶粒,考察粉煤灰陶粒对溶液中Cu(Ⅱ)的去除特性并进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粉煤灰陶粒对Cu(Ⅱ)的去除主要为吸附过程,对Cu(Ⅱ)的吸附效果与陶粒用量、温度及振荡速度有关,较大的粉煤灰陶粒用量、适宜的温度及振荡有较好的Cu(Ⅱ)去除效果.当温度为25℃、pH4.5及振荡速度150 r/min时,2.00 g粉煤灰陶粒对50 mL溶液中浓度为100 mg/L的Cu(Ⅱ)去除率为100%,而同等条件下两种普通市售陶粒的Cu(Ⅱ)去除率分别只有14.6%、6.3%.陶粒吸附柱可连续4次对250 mL浓度为100 mg/L的Cu(Ⅱ)去除率达90%以上.25℃时粉煤灰陶粒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2.78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以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拟合则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胁迫是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或良好演变的各种不利因素,是指示和预测某个生态系统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生态胁迫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角度,区域性生态环境胁迫侧重于定性的评价,缺乏综合性定量评价。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两方面来选取8小类共计20项指标,构建区域生态环境胁迫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Z 分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以期对广东省生态环境胁迫2000要2010年的格局和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过去10年,广东省人类活动胁迫呈加重的态势,2000年人类活动胁迫指数为546.23,2005年为880.62袁2010年为1 225.47,4个片区的人类活动胁迫指数也在增加,10年间各片区胁迫指数从大到小排名均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中受人类活动胁迫最大的为深圳市,最小的为河源市;全省自然灾害胁迫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粤西呈一直减少趋势,粤北呈逐渐增加趋势,珠三角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粤东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各市自然灾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代表城市为湛江市,较小的为深圳市。  相似文献   
6.
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分布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湖泊内源磷以磷化氢形态的释放问题。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铁磷和钙磷形态存在。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含量与总磷、溶解态磷、铁磷、钙磷、铝磷呈显著相关,与有机磷、闭蓄态磷、交换态磷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在沉积物各种形态磷转化为磷化氢的机制中,无机磷最有可能为磷化氢形成的前体物,磷化氢可能作为富营养化湖泊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参与沉积物磷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欢亮  曾祥专  丁劲新  谭允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33-10636,10652
介绍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现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有机物土壤复合污染的相互作用及过程,对适用于复合污染农田土壤联合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碳用于土壤修复的机理与实践情况,提出了“不同种类生物炭改良+耐性植物”这一针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农用土壤有效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广东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经全面提升,但治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分析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下一步广东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某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企业地块为例,从危险废物污染识别、地块生产产污分析、地块生产环境污染识别和地块拆迁过程污染识别4个方面对地块进行污染识别,确定地块的潜在污染物,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污染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物吸附剂Bio-matrix对常规重金属Cu~(2+)、Ni~(2+)、Cr~(3+)的吸附性能。[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 H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分析了Bio-matrix对Cu~(2+)的等温吸附情况。[结果]Bio-matrix吸附剂对Cu~(2+)的吸附效果优于Ni~(2+)和Cr~(3+),温度对吸附量影响较小,3 h可达到吸附平衡,单位吸附量随p H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p H 4左右时对重金属的单位吸附量最大,Bio-matrix对Cu~(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饱和吸附量为19.3 mg/g。[结论]该研究为Bio-matrix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