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巢湖典型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巢湖典型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特征及来源,以巢湖北岸烔炀河流域为对象,基于2018—2020年监测数据和流域污染源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法,模拟了该典型流域氮磷污染输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2018—2020年烔炀河流域面源污染氮、磷输出平均值分别为(261.33±173.87)t·a-1和(11.03±9.98)t·a-1,水雨情条件大幅改变造成污染输出的年际差异显著。源头子流域为流域面源污染总量的首要贡献者,炀河源头子流域的总氮年均输出([32.76±21.80)t·a-1]和烔河源头子流域总磷年均输出([1.81±1.64)t·a-1]最高;生活污水和土地利用的氮磷输出在炀河源头子流域最高,畜禽养殖的最高氮磷输出位于烔河源头子流域。农田对全流域面源总氮和总磷污染输出的贡献分别高达81%和52%,化肥施用强度高依然是农村流域面源污染的核心问题。流域污染组成结构的高度异质性表明农村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应抓住重点,且分区、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0—2021年巢湖水华暴发面积、频次、藻密度及叶绿体a含量,分析了巢湖近10年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巢湖蓝藻在每年4—9月增殖较快,巢湖蓝藻水华暴发面积在2010—2018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434 km2,为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拐点,此后水华面积下降。2017—2021年巢湖藻密度稳中有降,水华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水华暴发频次未见减少。基于近10年巢湖营养盐浓度、气温、水位、降雨量、日照时数数据与蓝藻水华暴发面积的相关分析表明,氮、磷营养盐是诱发巢湖藻类增殖的主要原因,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水位等气象水文因子为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巢湖水质管理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水系特征,在巢湖东、西湖区湖心、裕溪河出湖口、丰乐河、派河和南淝河共设置8个采样点,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共采样12次,分别代表冬季(12月-次年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对巢湖水体理化因子和后生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群落进行逐月周年调查。基于叶绿素(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透明度(SD)等水体理化指标,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湖区受污染程度和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巢湖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42种(属),优势种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富营养化水体或有机质较多水体的常见种,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后生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371.6 个/L(191.5~600.0 个/L)和全年平均生物量3.0 mg/L(2.0~4.6 mg/L)均呈现西半湖高于东半湖、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的分布特点;其群落结构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矩形龟甲轮虫、萼花臂尾轮虫等是造成差异的主要种类。水温(WT)和Chl-a是影响枝角类丰度的重要因子,桡足类丰度与WT呈显著正相关,而轮虫丰度受TLI(∑)指数的显著影响。TLI(∑)指数均值为60.33(52.18~66.28),指示巢湖总体处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化状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明,巢湖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不同湖区水体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