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双季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干旱处理的产量均低于CK,各生育阶段的双季稻产量均随着土壤干旱的加剧而下降严重,而蒸发蒸腾量反之。双季超级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干旱影响敏感程度排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早稻: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  相似文献   
2.
脲酶抑制剂配施比例对红壤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4,(4):909-912
在施肥量一致的前提下,研究了红壤稻田脲酶抑制剂(NBPT)与尿素的配比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NBPT可以增加红壤稻田双季稻的产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其中以配施0.75%NBPT处理效果最好,与不添加NBPT处理相比,水稻增产14.75%,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8.41%。但NBPT配施比例超过1%时,增产作用逐渐下降。因此,在每季135 kg N hm-2尿素施肥水平下,红壤稻田配施0.75%NBPT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花生品种‘粤油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5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5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23.86 t/hm2和花生荚果2 027.5 kg/hm2,较N0分别增加了17.9%和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相比,N135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稻耐酸特性,选择9个已在江西省推广的晚籼稻品种,分别在填入了水稻土和酸性红壤的水池中种植,测定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考察了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理指标存在差异。酸胁迫下CA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OD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MDA含量的变化与3种保护酶活性各自间均无明显关联,但可能受到它们的共同影响。酸胁迫下各品种农艺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异,POD活性、MDA含量与单株产量变异幅度显著相关,可以用于评价水稻耐酸特性。综合看来,天丰优6418、深优957和跃新2号为具有较强耐酸特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井冈蜜柚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状况,采集江西省吉安市4个主产区18个具有代表性的井冈蜜柚园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Pb、As、Hg和Cr)含量,采用单因子、地累积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评价其污染程度,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呈中下水平,酸化严重,碱解氮较缺乏。0—20 cm土壤Cd、Pb、As、Hg和Cr平均含量为0.23、63.81、13.95、0.10和167.28 mg·kg-1,为背景值的2.30、1.99、1.35、1.25和3.49倍;20—40 cm平均含量为0.26、62.40、13.51、0.10和167.87 mg·kg-1,为背景值的2.60、1.94、1.31、1.25和3.50倍;不同深度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均表明研究区土壤Cr、Pb和Cd累积程度较为严重,其中Cd有11.11%的属于重度污染。以标准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呈轻度污染,属低生态危害程度;以背景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主要为中、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稻田湿地土壤由于淹水时间长,具有积累更多有机碳潜能,其积累的有机碳呈现明显表层聚集趋势。介绍了稻田湿地土壤有机碳固定现象、原因,并从微团聚体、杂草及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江西秋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秋芝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芝麻株高、主茎果轴长和单株干物质重有显著的影响,其中7月1日播种的株高最高,单株干物质重最重;种植密度对始蒴部位和主茎果轴长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始蒴部位有升高的趋势,而主茎果轴长有缩短的趋势;播期对芝麻单株蒴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提早播种有利于单株蒴果数和产量的提高;密度和播期对芝麻含油量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宜的播期和密度组合为7月10日播种、种植密度45.0万株/hm2,在此条件下,芝麻产量最高,达1147.5kg/hm2。  相似文献   
8.
以早稻金优458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在等氮量条件(早稻总施氮量180 kg/hm2,晚稻总施氮量225 kg/hm2,晚稻总施氮量225 kg/hm2)下,猪粪与化肥4种配施处理(全施化肥处理T1、25%猪粪和75%化肥配施处理T2、50%猪粪和50%化肥配施处理T3、75%猪粪和25%化肥配施处理T4)对南方红黄壤区双季稻田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与化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水稻的总颖花量; 2013年水稻产量表现为T2>T3>T1>T4>CK,2014年产量表现为T2>T3>T4>T1>CK; T2处理在够苗期的有效分蘖多,成穗率、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最高;随着猪粪施用比例的增加,水稻分蘖变差,成穗率下降,氮素吸收利用能力降低,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西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采矿、畜禽粪便、污水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笔者分析总结了江西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区域特征及其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芝麻花期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含量在正茬和连作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自毒作用的研究,初步探讨了3个不同连作抗性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具有化感作用的酚酸类物质。结果表明:水杨酸、柠檬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3个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含量均较高;苯丙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分别在赣芝9号、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含量也较高。与正茬条件下相比,在连作条件下,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新检测到香草酸,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均新检测到丁香酸和苯丙酸;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香豆酸、苯甲酸和丁香酸含量显著上升,金黄麻根系分泌物中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柠檬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含量显著升高,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和绿原酸含量显著升高。对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进行生物检测,发现绝大多数酚酸对芝麻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结合酚酸类物质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的含量,认为香豆酸、柠檬酸和丁香酸是导致赣芝9号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苯丙酸、苯甲酸、水杨酸和丁香酸是导致金黄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水杨酸、苯丙酸和丁香酸是导致玉山黑芝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