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云南省2015年土壤侵蚀调查成果及云南省各年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统计结果,利用坡耕地坡度特征指数和坡耕地治理度两个指标,对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坡耕地上,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45 337.34 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4 727.74 km^2的43.29%,极强烈以上的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12 152.38 km^2,占全省极强烈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2 609.54 km^2的96.37%。无措施的坡耕地面积达到34 377.66 km^2,占耕地总面积82 022.00 km^2的41.91%,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3%。云南省坡耕地坡度特征指数为0.34,坡耕地坡度总体较大,坡耕地总体治理度为48.01%,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大面积的坡耕地急需治理。应基于坡耕地分布及结构的区域性差异,确定未来如何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野外勘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性,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得到了广泛使用。本文采用XRF对昌宁县松山村茶园土壤pH、土壤质量、总砷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实验室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比较XRF快递测定土壤重金属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野外勘测中使用XRF快速检测土壤重金属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pH>5.0时,XRF现场检测数据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相关系数最高;在砂质土的土壤质地下,XRF现场检测数据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相关系数最高;在茶园土壤中总砷含量10-40mg/kg的影响下,XRF现场检测数据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相关系数最高。此外,XRF现场检测数据的平均值与标准偏差均比实验室检测数据高,其最低值和最高值也比实验室检测数据高,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XRF法测定土壤比实验室原子荧光光谱法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性质,可以在野外勘测中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有机农业相对闭环的物质循环体系对有机肥的需求,对有机种植背景下蔬菜废弃物的堆肥效果进行初步研究.采用腐殖土和鸽子粪堆肥,并用10%、20%和30%的有机蔬菜废弃物对腐殖土进行替换.结果表明,20%和30%废弃蔬菜替代量堆肥处理组的速效养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堆肥结束后剩余总养分含量随蔬菜废弃物添加比例的提高而逐渐增加,表现为30%废弃蔬菜替代量处理组>20%废弃蔬菜替代量处理组>10%废弃蔬菜替代量处理组>对照组;新鲜蔬菜废弃物添加比例越高,有机质含量下降幅度越大,其中30%废弃蔬菜替代量处理组下降幅度最大,与堆肥前相比有机质含量下降38.1%.  相似文献   
4.
随着观鸟活动在国内的盛行,非自然保护地的观测数据逐年增多,及时开展区域鸟类编目工作是掌握本底资源的基础工作。全方位地收集来自自然保护地的文献资料,统计整理2003—2021年西双版纳州观鸟数据,形成西双版纳州鸟类名录并分析其鸟类多样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有鸟类21目83科301属605种,其中留鸟占比70.58%。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60种,其中110种仅分布于个别县市,有118种鸟类被评估为受威胁物种,需要重点关注。各县市鸟类种的相似度一般,但科的相似度较高,全州鸟类属-科多样性较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西双版纳州鸟类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菜地氮、磷的淋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有机、常规2种种植模式下菜地土壤养分的淋溶特征,采用渗漏计装置收集地下1 m深的淋溶水,通过2018年、2019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等氮投入条件下有机、常规种植菜地中淋溶水氮和磷质量浓度、淋溶量及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在有机种植模式下,2018年、2019年的总氮淋溶量分别比常规种植模式降低了42.88%、48.00%;在有机种植模式下,2018年、2019年的总磷淋溶量分别比常规种植模式降低了28.09%、16.25%,但在有机种植模式下,土壤淋溶水COD比常规模式提高了118.01%.菜地土壤中的养分淋失以氮为主,氮素在施肥初期,尤其是强降雨发生时最易发生淋失,硝态氮是氮素淋溶损失的主要形态.综上,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有机种植能有效减少菜地土壤中的氮淋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磷淋溶,但会显著增加淋溶水COD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自2006年以来,积极围绕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九大高原湖泊等重点区域实施了以水源涵养、水质保护为目标的面源污染防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总结了云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开展过程、主要经验和做法,认真分析了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更好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恺 《绿色科技》2019,(16):74-75,78
指出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冲刺期和决胜期,云南省致力于将环保工作重点从“解决污染问题”向“改善环境质量”方向转变,为从根本上推进绿色发展,云南省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水源地保护、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仍存在不少改革阻碍。为此,提出了在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基础上,完善考评体系、引进现代技术手段和重视宣传教育等5条应对策略,以期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农村面源污染是水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水体安全。本研究以环水有机农业为技术手段,从农业空间格局和景观要素之间的耦合作用视角,通过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控制面源污染,以期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首先,在生态格局构建与优化方面,加强景观结构的合理布局,关注景观连接度,加强景观要素异质性,因地制宜构建湿地、生态岛、集水池等,既提高动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化学农药投入,又能够实现养分的多级利用,从而阻控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迁移,延长面源污染的空间迁移路径。其次,增强景观要素的生态功能,提高半自然生境的面积比例,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前置库等,有效衔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再次,统筹合理施肥、堆肥、轮作套作以及生物防治等农艺措施,充分发挥空间格局与景观要素耦合功能。最后,以云南松华坝饮用水源地有机农场与常规农场为例,通过采用上述措施,显著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并减少氮流失820~1 093 kg·hm-2,减少磷流失273~364 kg·hm-2,减少农药流失2.2~2.5 kg·hm-2,有效控制了区域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我国在不同流域尺度下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要监测方法,包括人工模拟试验法、野外实地监测法(径流小区监测法、小流域定点监测法、平方公里网格监测法)和建立模型法(经验模型、物理机理模型、水文过程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综述了在农田氮、磷径流流失风险评估方法(野外实测法、输出系数模型法、物理模型法、污染指数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滇东喀斯特区镉砷高背景值情况下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采集研究区耕地土壤表层(0~20 cm)样品451件、农产品样品324件,分析土壤和农作物样品中As、Cd、Cr、Pb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较为严重,As、Cd、Cr、Pb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60.98%、88.25%、28.82%、24.17%,土壤As、Cd管制值超标率分别为1.77%、12.42%;对比区域背景值,Cd、As平均值超过背景值,Cr、Pb平均值低于背景值,土壤As与Cd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其他重金属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区域高地质背景和成土作用,存在Cd、As外源污染。Pb、Cr、As、Cd单指标符合单因子指数法清洁标准的样点占比分别为75.83%、71.18%、38.80%、11.75%,Cd、As污染较为严重,污染比例分别为88.25%、61.20%;按照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样点数占比分别为19.07%、5.32%、15.96%、12.20%、47.45%,接近1/2样点为重度污染;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研究区中等及以上风险等级样点数占比达到23.95%,存在一定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大的元素是Cd,其次为As,Cr、Pb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低;研究区农产品均未出现As、Cr、Pb超标情况,35个样品出现Cd超标,种类主要为辣椒、小麦、大麦、豆类蔬菜,超标率分别为53.66%、22.58%、10.53%、12.50%;农产品重金属含量与对应土壤重金属全量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农产品Cd、Cr、Pb与土壤pH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当地需对重金属Cd进行重点关注,科学管控,以保障区域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