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4篇
  1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明确三七Panax notoginseng NAC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分布、功能和结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进行鉴定,对其理化特性、染色体位置和进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RNA-seq数据分析其家族成员的时空表达模式和受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诱导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三七中共有98个NAC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质长度介于104~882个氨基酸之间,分子量在11.78~100.20 kD之间,等电点在4.12~9.75之间。这98个NAC基因家族不均匀地分布在三七的12条染色体上,其中1号染色体分布最多(16个),而11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1个)。三七NAC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与光响应、生长素响应、赤霉素响应及茉莉酸甲酯响应等相关的多种顺式作用元件。NAC基因在三七不同组织及根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受到黑斑病菌侵染的叶片中NAC部分基因家族成员显著上调表达。表明NAC基因家族在三七的生长发育和响应黑斑病菌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全球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对海洋生态的威胁逐渐加重,伴随着海洋食品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微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通过对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污染情况的概述,系统分析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主要针对微塑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以及组分的鉴定方法展开综述,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指出在微塑料检测研究中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效果最佳。基于现阶段海洋微塑料的研究状况,从科学研究和管控方面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冬季作物上主要蓟马的组成及吡虫啉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冬季作物花期主要蓟马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吡虫啉对其的毒力情况,采用5个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模型对云南省砚山县冬季常见作物花期的主要蓟马种类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吡虫啉对主要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冬季花期3种作物上主要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蓟马(Thrips flavus)、烟蓟马(Thrips tabaci);不同作物上蓟马的组成比例存在差异,豌豆上的优势种为西花蓟马,萝卜和油菜上的优势种为黄蓟马;黄蓟马在萝卜上的种群密度最高(14.356头/株),花蓟马在豌豆上的种群密度最低(1.889头/株)。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4种蓟马在不同作物上均为聚集分布,且蓟马个体间表现出相互吸引;单种蓟马种群密度与聚集度呈正相关性,即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聚集度增大,蓟马成虫的聚集主要是由自身习性造成。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蓟马对吡虫啉的敏感性依次为黄蓟马(LC_(50)=174.263 mg/L)烟蓟马(LC_(50)=203.089 mg/L)花蓟马(LC_(50)=263.104 mg/L)西花蓟马(LC_(50)=390.132 mg/L),西花蓟马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抗药性。蓟马在常见作物上能安全越冬和危害,成为翌年春季农作物上的虫源,应加强对这些冬季作物上越冬蓟马虫口数量的控制,同时需重点监测西花蓟马对吡虫啉抗药性增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6个主栽苹果品种果实上的选择偏好,了解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对橘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3种早熟品种(华硕、红露、嘎拉)和3种晚熟品种(短枝富士、烟富三号、秦脆)为试验材料,使用硬度计和糖度折光仪测定苹果果实的硬度和糖度;设置完整果实、去皮果实和果实气味3种处理方式,将同成熟批次的同一处理方式果实放入养虫笼内,测定橘小实蝇对不同品种果实的访问数和产卵数;饲喂初孵幼虫不同品种果实,测定其取食后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等生长发育参数,分析其对不同品种苹果的选择偏好和生长发育适应性。【结果】橘小实蝇在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上的访问数和产卵数存在差异,雌虫对果实的不同品种和处理更为敏感。早熟品种的完整果实中,橘小实蝇更偏好选择嘎拉,该品种上的雌虫访问数和诱卵数分别达9.0头和105.0粒/果;晚熟品种的完整果实中,橘小实蝇更偏好选择秦脆,该品种上的雌虫访问数和诱卵数分别达5.5头和64.2粒/果。果实处理方式影响橘小实蝇的选择偏好,除嘎拉外,同一品种果实的不同处理方式中去皮果实上的访问数和产卵数更高;早熟品种中以华硕的去皮果实上诱卵数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变温对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铃木氏果蝇发生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铃木氏果蝇为材料,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设14~20、19~25、24~30、26~32和29~35℃5组变温饲养处理,测定铃木氏果蝇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并用表现型(Performance)模型对铃木氏果蝇各阶段发育速率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14~20、19~25、24~30和26~32℃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均能完成整个世代生长发育,且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全代发育历期分别为33.81±0.64、16.64±0.34、13.16±0.37和12.26±0.69 d,29~35℃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化蛹后蛹不能正常发育.在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世代的生长发育符合Perfor-mance非线性模型,该模型对其卵期、幼虫期和蛹期拟合的R2均在0.9000以上,预测得出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1、10.5和12.3℃,发育终止温度分别为32.2、32.5和29.5℃.[结论]在14~20、19~25、24~30和26~32℃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均能完成整个世代生长发育,在29~35℃变温条件下不能完成世代生长发育.可运用Performance模型描述变温对铃木氏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低毒药剂,为田间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登记靶标为鳞翅目害虫的化学单剂(15种)、化学复配剂(9种)和生物源农药(4种)3个类型7个种类共28种农药,通过浸虫法和浸叶法研究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并测定其中7种室内毒杀效果较好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结果]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9%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0%醚菊酯悬浮剂和50 g/L虱螨脲乳油等6种化学杀虫剂单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和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种复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害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0.0%以上;其中,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2龄幼虫在各处理浓度下24 h内全部死亡,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处理12 h的LC50仅为0.6 mg/L.生物农药中100亿芽孢/g苏云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处理48 h的LC50为1.5 mg/L.[结论]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和速效性,可作为草地贪夜蛾田间应急防治的首选药剂;100亿芽孢/g苏云菌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有绿色防控需求作物上的草地贪夜蛾防治.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中要注意轮换用药,并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以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探究内生真菌Acremoniumsp.D212(枝顶孢霉D212)与植物激素水杨酸相互作用调控植物发育的机制。[方法]用枝顶孢霉D212与三七共培养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及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将枝顶孢霉D212接种水稻培养后,进行免疫反应,观察枝顶孢霉D212在水稻根中的定殖及水稻根系的发育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及细胞学的方法观察生长素输出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枝顶孢霉D212与三七共生时,引起了水杨酸途径及病程防御相关基因的大量表达,但没诱导病程防御反应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但是,降低了独脚金内酯中PnDAD2d,PnD14c及PnD27基因的表达。枝顶孢霉D212可以同水稻共生,并可大量定殖于水杨酸受体突变体OsNPR1-RNAi植株中,促进根系的生长。枝顶孢霉D212与水稻OsNPR1-RNAi突变体的共生降低了生长素输出蛋白OsPIN1与OsPIN2在根表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定位。[结论]枝顶孢霉D212与宿主植物共生需要水杨酸受体NPR1,并改变生长素的运输而影响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既可降解三七皂苷类自毒物质又能拮抗三七锈腐病菌的细菌菌株,为防治三七病害及克服连作障碍提供生防资源.[方法]利用连续稀释法从健康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测定细菌菌株在以粗皂苷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对峙培养法测定细菌菌株对三七锈腐病菌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RS006的拮抗活性;结合16S rDNA测序和形态学特征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HPLC测定活性菌株在不同时间内对主要皂苷类自毒物质(R1、Rg1、Re、Rb1和Rd)的降解能力.[结果]从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1株细菌分离物,其中17株分离物能在以粗皂苷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14株分离物对菌株RS006具有拮抗活性;菌株41既能以三七粗皂为唯一碳源生长,又对菌株RS006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综合菌株41的形态特征和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将菌株41鉴定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编号为PM-41.菌株PM-41对三七主要皂苷类自毒物质R1、Rg1、Re、Rb1和Rd均存在较明显的降解效果.[结论]蒙氏假单胞菌PM-41既能拮抗毁灭柱孢菌又能有效降解三七皂苷类自毒物质,具有防治三七锈腐病和缓解三七连作障碍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