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9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模拟降雨条件下成垄压实对硝态氮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成垄压实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垄坡度及不同压实的障碍层对硝态氮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一次60mm的降雨,无障碍层存在时,平地施肥条件下NO3--N淋溶剧烈,土壤表层施肥部位的NO3--N仅余总施入量的0.1%左右。垄沟施肥因其将入渗水分与施肥区分开,从而可以降低NO3--N的淋溶。不同的垄坡度对NO3--N的淋溶略有影响,30垄坡条件下上层土壤NO-残留量略大于20、40。相对于不同坡度垄沟,在施肥带部位通过压实形成水分运动的障碍层对防止NO3--N淋溶的效果较为显著,当压实层的土壤容重为1.36g/cm3时,施肥部位残余NO3--N就可达727.40mg,占原施入量的17.2%;对容重1.42g/cm3的压实层,其施肥部位残余NO3--N已占到原施入量的23.6%。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压实在施肥部位形成障碍层的成垄压实施肥法,减小通过施肥区的入渗水量,从而可减少施肥部位的NO3--N随入渗水分向深层土壤的迁移和累积,这对提高氮肥利用率,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AGNPS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GNPS模型是美国研发的用于模拟小流域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预测评价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计算机模型。介绍了AGNPS模型的结构、输入输出变量、适用范围,概述了AGNPS模型在美国、欧洲、澳洲和我国南方地区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17日-5月17日,由农业部948项目“土壤侵蚀及其环境效应评价模型”组织的美国AGNPS(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农业面源污染模型),RSULE2(the2ndRevised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WEPS(WindErosionPredictionSystem,风蚀预报系统)模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探测林地土层厚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层厚度对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评价林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对林地土壤的土层厚度进行调查,该文应用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对林地土壤土层厚度进行了研究,对其可适用性做出评价。通过在野外试验点对土壤电阻率的实地断层扫描,将其结果与实际测定得到的基岩特征电阻率相结合,预测土层厚度,并将预测值和实地基坑开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层厚度多在小于2 m的范围内,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估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均方根误差为0.2678),初步表明该技术在估算林地土层厚度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研究结果为土壤学方面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手段,也将对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地利用等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土壤团粒结构及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研究对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质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简称CMC),研究了不同含量的CMC对土壤团粒结构及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MC含量的增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大,土壤分形维数减小,土壤黏粒和粉粒比例减少,砂粒比例增多,黏粒和粉粒均与土壤分形维数呈正相关关系,砂粒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关系,黏粒含量对土壤分形维数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中0.1 mm的颗粒含量减少,而≥0.1 mm的颗粒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CMC含量的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减弱,稳定入渗率显著减小,Philip公式中吸渗率减小,Kostiakov公式中的经验系数减小,经验指数增大;随着CMC含量的增大,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van Genuchten公式中土壤滞留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及与进气值相关的系数均有所增大,形状系数逐渐减小。该研究对可为CMC的田间土壤改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坡地产流产沙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联立并求解降雨入渗模型、坡面产流模型及泥沙输运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写模型计算程序,模拟计算了坡地的产流产沙过程。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数据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模型模拟了在不同雨强、坡度、坡长及土壤前期含水率条件下的坡面出口处的单宽流量、含沙率、总产沙量及坡面平均流速、平均水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雨强及坡长的增大均会导致产流量及产沙量的显著增大;坡度的增大会导致产流量减小,而产沙量则出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规律;土壤前期含水率的增大会导致产流量及产沙量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褪黑素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调节作用,明确褪黑素提高小麦抗旱能力的作用途径,以小麦水地品种西农987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100 μmol·L-1)对小麦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小麦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导致过氧化氢(H2O2)与丙二醛(MDA)积累增加及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升高。在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可增加小麦幼苗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维持较高的相对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效率,并进一步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减少了H2O2 与MDA的积累。复水后,根施褪黑素处理的小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快的恢复能力。以上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下,褪黑素通过增加根冠比,促进水分吸收,改善叶片的水分状况,并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伤害。褪黑素处理的植株表现出较好的水分状况和较轻的氧化伤害,有利于其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性及恢复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长武塬区土壤热状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长武塬区农田生态系统内的土壤热状况来探讨该系统地气界面的能量传递的过程和特征,为陆面过程及大气边界层的研究提供参考。根据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本研究从反照率、温度梯度、土壤热通量及其与辐射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土壤热状况月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除10~20 cm层外,各层月变化在5月份及6月份上旬最小,11月份下旬到次年2月上旬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变化不大;(2)土壤热通量月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表现负相关;(3)反照率在1月份达到年最大值0.66,3-9月份变化不大,在9月份达到最低值0.14;从10月份开始,上升趋势明显,直到次年1月份;(4)在日变化中净辐射持续增强和减弱两个时间段内,同一辐射强度对应的热通量值相差较大,土壤热通量延迟不明显。增强时段的相关性(R12=0.766)小于减弱时段的相关性(R22=0.799)。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的相关性远远高于林地,低于草地和稀疏灌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神木六道沟流域开展模拟降雨试验,分别在试验小区上、中、下位置条施不同施加量的纳米碳(0.0%,0.1%,0.5%,0.7%和1.0%)研究其对硝态氮随径流、泥沙迁移及在土壤中再分布过程的影响。设计1.0m×1.0m降雨小区,前期在土壤表层以下5—10cm埋入不同施加量纳米碳,另设不施加纳米碳的小区为参照。采用针孔式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模拟降雨,降雨强度为90mm/h,降雨历时为40min。降雨前后分别采集土壤剖面土样,降雨过程中定时收集径流及泥沙,用以研究纳米碳对于硝态氮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加纳米碳,可有效减少坡面产流产沙量,且累计径流量、累计产沙量与土壤中纳米碳施加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纳米碳的施加同样可降低径流、泥沙中硝态氮含量,随着纳米碳施加量的增加,径流和泥沙中硝态氮流失量减少,纳米碳施加量为1.0%时,可减少径流中硝态氮流失65.3%,泥沙中硝态氮流失85.7%;土壤剖面硝态氮变化对比表明,施加纳米碳处理中表层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且在10—15cm出现硝态氮含量峰值,均大于对照处理。通过等效径流迁移深度分析硝态氮流失情况,无纳米碳施加处理的EDR最大,随着纳米碳施加量的增加,各处理的EDR依次减小。综上,在黄绵土中施加纳米碳,可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流失量,在黄土区土壤中施加纳米碳并提高施入纳米碳的比例,对于该地区硝态氮流失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ANSWERS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SWERS模型主要是针对欧洲平原地区研发的分散型物理模型。介绍了模型的研发历史、结构、输入和输出信息以及模型的应用。ANSWERS主要适用于缓坡地形区的径流模拟、侵蚀模拟和农业污染物运移模拟。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合理确定模型参数,使模型在我国复杂地形区应用,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